(圖為艋舺和平里民宅,把社區老照片變成瓷磚貼在牆上,讓歷史記憶不被遺忘)
一九六零年代日本東京小社區故事的電影"ALWAYS幸福的三丁目"引起不少討論,電影中的三輪拼裝車、二層樓低矮平房、修車廠、小雜貨店等場景,喚醒了許多人幼時記憶,事實上,台北有不少老社區仍保有舊時的生活風情。
在社子島,雖然農業已經逐漸沒落,當地人卻保有從農村時代遺留下來的四合院建築與習俗,元宵夜當多數台北人紛紛湧向市區看大型花燈時,社子人則遵循流傳百年的"分蠟燭"習俗,許多商家自掏腰包花一、兩萬元在門口擺設攤位,免費分送蠟燭、燈籠給人們,讓社區孩子一起感受過節的溫暖,家長教導幼童如何點燈、提燈,孩子們人手一個蠟燭燈籠,青少年則拿著火把,全家老小一起步行夜遊,為農曆春節畫下歡樂的句點。
不只社子島,從大龍峒、大稻程、艋舺到古亭,甚至西門町的巷弄內,許多老台北人在此定居四、五十年,依舊住在二到三樓的老房子,每天早上也會打開窗戶、在二樓陽台上閒聊、揶揄彼此的生活點滴,幾十年的鄰居或市場攤販遠比他們的兒子清楚老人家的心情起伏,雖然巷子窄、房子老,但社區仍有濃濃的人情味。
許多政治人物則喊出" 都市更新"口號,當成吸引老社區認同的萬靈丹,許多老台北人也希望期盼搬出老房子的年輕人,能因此重新回到社區,但在選舉結束後,官員擬定更新示範方案時,這些老社區則被評估為產權複雜、難形成共識,無法列為優先更新社區,使老社區因此繼續維持既有狀態,老台北人也能繼續生活在老社區中,這對老台北人是不幸福嗎?恐怕也未必見得。
如今,市府宣布將推動社子島開發計畫,使社子島土地重新規劃、有六成將歸政府所有,似乎也象徵了這個在台北三、四百年的老農村即將被終結,社區文化維繫恐怕更將困難,十年後,社子島流傳百年的"分蠟燭"習俗,能繼續存在嗎?就看社子人的決定了。
在社子島,雖然農業已經逐漸沒落,當地人卻保有從農村時代遺留下來的四合院建築與習俗,元宵夜當多數台北人紛紛湧向市區看大型花燈時,社子人則遵循流傳百年的"分蠟燭"習俗,許多商家自掏腰包花一、兩萬元在門口擺設攤位,免費分送蠟燭、燈籠給人們,讓社區孩子一起感受過節的溫暖,家長教導幼童如何點燈、提燈,孩子們人手一個蠟燭燈籠,青少年則拿著火把,全家老小一起步行夜遊,為農曆春節畫下歡樂的句點。
不只社子島,從大龍峒、大稻程、艋舺到古亭,甚至西門町的巷弄內,許多老台北人在此定居四、五十年,依舊住在二到三樓的老房子,每天早上也會打開窗戶、在二樓陽台上閒聊、揶揄彼此的生活點滴,幾十年的鄰居或市場攤販遠比他們的兒子清楚老人家的心情起伏,雖然巷子窄、房子老,但社區仍有濃濃的人情味。
許多政治人物則喊出" 都市更新"口號,當成吸引老社區認同的萬靈丹,許多老台北人也希望期盼搬出老房子的年輕人,能因此重新回到社區,但在選舉結束後,官員擬定更新示範方案時,這些老社區則被評估為產權複雜、難形成共識,無法列為優先更新社區,使老社區因此繼續維持既有狀態,老台北人也能繼續生活在老社區中,這對老台北人是不幸福嗎?恐怕也未必見得。
如今,市府宣布將推動社子島開發計畫,使社子島土地重新規劃、有六成將歸政府所有,似乎也象徵了這個在台北三、四百年的老農村即將被終結,社區文化維繫恐怕更將困難,十年後,社子島流傳百年的"分蠟燭"習俗,能繼續存在嗎?就看社子人的決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