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燈泡上的燕巢
家燕燈泡上築巢
台北市北投市場附近有許多家燕在此築巢,家燕甚至在一家雜貨店騎樓的燈泡上築巢,洪姓屋主為了留下燕巢,不僅不敢換燈泡,每年春夏家燕停留期間更是忍著不開燈,保護家燕的愛心,令人感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昨天邀請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帶領民眾走訪燕子巢,陳世揚說,通常燕子都將巢都構築在屋簷內側的橫樑上,藉此遮風避雨,燕子在燈泡上築巢,確實相當罕見,這個位於燈泡上的燕子巢,是屬於家燕所有,家燕會在每年春天造訪北投,秋天則飛到南方過冬,每年約有六、七個月時間在此活動,家燕會在巢內產卵、抱卵、養育雛鳥,直到雛鳥長大才離開。
雜貨店洪老闆說,這個燈泡上的燕子巢是在五年前由燕子築成,他發現若有燕子在巢內,就不敢打開電燈,以免打擾牠們養育下一代,直到燕子離開的秋冬季節才會開燈,每年約有半年以上時間不敢打開這個唯一的騎樓燈,五年來也從未換過燈泡,只為了避免干擾燕子活動。
洪老闆擔心燈泡表面平滑,可能會導致燕子巢脫落墜,還特別在巢下方以黏土強化結構,增加燕子巢支撐力量,燕子也以特殊的傾斜角度築巢,在人鳥通力合作之下,使這個燈泡上的燕子巢得以持續保存,五年來至少有五對燕子在此孕育下一代。
尤其這個燕子巢位於北投市場附近的騎樓上方,騎樓下聚集許多攤商賣衣服、賣菜,儘管每天人潮眾多、叫賣聲此起彼落,但沒有人會來惡意干擾燕子活動,燕子才能順利孵卵、養育雛鳥,讓北投人與家燕和平共處的歷史,更添佳話。
保存燕巢文化 政府也須努力
在北投人努力下,北投老街的燕巢逐漸成為地方特色,成為一段人鳥和平共處的佳話,地方人士更希望建構燕子步道,發展獨特的地方文化,但市府部分單位卻未能配合參與,也讓燕子步道的構築留下些許遺憾。
北投由於鄰近陽明山區與淡水河,附近關渡平原也尚未開發,豐富的生態使北投老街的燕子能就近覓食,許多老一輩人也認為燕子築巢是﹁有鳳來儀﹂的吉兆,而燕 子努力養育下一代的過程,也讓北投老街居民更願意保護燕巢、疼惜燕子,使北投老街燕子巢成為台北都會區特殊的地方文化。
幾年前,北投人士也力推興建燕子步道,希望以捷運北投站為起點,引導民眾觀察燕子生態,地方民眾也向捷運單位提案在北投站設置引導地磚,卻遭捷運單位反對,迫使燕子步道改設在捷運站外一處廣場,使燕子步道無法自捷運設施廣為推動。
市府近年來極力希望發展觀光產業、行銷台北,卻忽略台北具備的獨一無二的市區賞鳥行程,除了秋冬季節在關渡、雁鴨河濱公園有來台過冬的候鳥外,春夏季節更 有北投家燕造訪,燕子不畏懼人類的習性,更能讓人就近觀察其生長過程,如果能透過政府補助、民間規劃推動,繪製北投賞燕地圖,甚至架設燕子網站,讓人可透 過網路觀察北投各類燕子生態,更能吸引民眾實地到場賞鳥,相信對於北投的觀光產業發展,將更有幫助。
家燕小檔案
北投的家燕屬於過境鳥,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說,家燕每年元宵節至清明節之間到訪北投,在此產卵、孕育雛鳥,在中秋節前後離開,他們會集體往南飛過巴士海峽到菲律賓一帶過冬,春天回暖再返回台灣。
公的家燕到訪北投後,會先佔據或構築一處燕巢,再展開求偶行動,細心者可以在春天求偶季節時,在燕巢旁觀看公母燕之間的情話綿綿,母家燕產下四至五個卵後,公母家燕會輪流抱卵孵化,雛鳥約十六天後破殼而出,此後公母家燕會外出覓食哺育雛鳥,約二個月即可長大為成鳥飛離。
燕子巢通常位於騎樓或屋簷下方的橫樑上,由於接近人類活動區域,很容易就近觀察,觀察燕子巢時,若有雛鳥在巢內,成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飛回餵食雛鳥,只要人不以燈探照,不持長條狀物體揮舞干擾,燕子並不會受驚嚇飛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I like your blog.
consolidation loan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