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惡童三部曲讀後感 --寫於2015.2.12



  閱讀惡童日記,是來自顧玉玲的介紹,我去年十月賦閒在家做復健,她來看我時、怕我無聊,借我三本書,當時允諾她寫心得報告,拖了四個月,終於還稿債。在此特別感謝她,使我在養病期間,享受閱讀樂趣,有一趟美好的心靈旅程。

  惡童三部曲是匈牙利出生的女作家Agota Kristof於1988至1992年之間出版的三本書,分別惡童日記、二人證據、第三謊言,在法國出版出版後,震驚歐洲藝文界,好評不斷,她簡單的文字,描繪出的故事卻令人印象深刻。

   不同於傳統作者以類似造物者角度的全知式觀點,這三本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我」或「我們」為主體說故事,以「我」的觀點說出這段故事,不僅更能深入呈現形成「我」意識的過程,也如同人們有意隱藏自己缺點,主角也會刻意隱瞞某些不利於己、不想說的情節,讓讀者藉由其他角色的反應,進而推斷出某些情境內容,這種情況與許多現實類似,這種說故事的方式,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歷史背景,使這三部小說比歷史教科書更寫實、逼真。

  以惡童日記為例,它以二戰中歐農村為背景,描述在戰爭中,農村的農民、兒童、逃難者、逃兵者、士兵、軍官、神父、女僕、工匠、小店主..的各種樣貌,從他們如何面對戰禍混亂的世界末日,到人們在顛沛流離中,如何尋找情慾出口,各懷心事的人們在各種道德眼光下,冒險掙扎的生存,都有極為深刻的描繪。

  尤其是,雙胞胎主角面臨戰禍、親人遠離,在陌生的鄉村,他們重新「學習」生存技巧,重新定義家庭、親人關係,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法,特別能帶領讀者感受他們內心轉變的過程,這種主觀的日記手法,使讀者可以兩個小男童的眼光觀看這混亂的世界,當神父得知他們閱讀聖經,問他們是否遵守十誡?他們說「我們不遵守,也不會有人遵守,上面寫著『你不可殺人』,結果所有的人都在殺人」。可看出小說對戰爭的道德、價值混亂,有非常到位的描述。而小國人民面對前後被兩個強國佔領軍統治的無奈、辛酸,只能任由統治者擺佈(與台灣的人們像不像?)都讓人感慨萬分。

看完這套書,相信你會對人們渴望被愛、被關心、被照顧的情感反應,對於某些基於情感而傷害人、傷害自己的情況,將有深一層的體悟,對受苦的人們,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