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失眠與壓力
尤其近來因股市大跌、經濟不景氣,物價卻節節高漲,財產、收入縮水之下,台北人往往為工作、家庭、未來感到憂心忡忡,更加深了失眠問題的嚴重性,多數人往往透過藥物讓自己入睡,儘管失眠獲得紓解,失眠問題暫時解除,卻依舊必須面對生活壓力,就算服用安眠藥,也不見得能入睡,只能設法請醫師增加用量,或換服效力更強藥物,導致安眠藥依賴情況越來越嚴重。
一位李媽媽因工作壓力大,一、二十年來必須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導致夜間經常出現夢遊、短暫失憶等症狀,由於睡眠品質不佳,使她白天精神越來越差,最後不得不向公司辦退休在家休息,但她因長期依賴藥物,失眠症狀依舊沒有減輕,反而因為生活失去重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原本以為退休後可以輕鬆自在過生活,卻因為忽視如何面對壓力,導致藥物成癮,酸痛纏身,就算吃止痛藥也難以解除疼痛,失去老年生活品質。
李媽媽的例子其實是許多銀髮族天天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面對壓力,思考壓力的來源,抓住壓力核心,按部就班逐步解決形成壓力的原因.在此之前則設法與壓力和睦相處,是現代人必須面對的功課,千萬別誤以為自己年輕、透過藥物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否則只是在耗盡自己身體精力,實則累積更多壓力,一旦身體無法負荷,病痛、憂鬱纏身,可能會後悔莫及。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偏見之牆
台北文學年金獲獎作品"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理事長的顧玉玲以她從事移工運動多年經驗,透過細膩的筆觸、真實的情感,描繪出東南亞移工在台灣追求夢想的血淚史實,顧玉玲也藉著自己外省老兵父親、本省寡婦母親結合的故事,喚起"我們"也曾經是移工、移民的人生記憶,也凸顯了台灣對於移工、移民的種種管制缺失,呈現制度造成移工遭遇不人道、不平等待遇,導演侯孝賢看了這本書四遍,每次都熱淚滿膛,也決心把移工故事拍成電影。
在高牆下,東南亞移工往往被塑造為來台搶工作機會的"他們",透過顧玉玲的文字,讓人赫然發現原來"我們"都曾是外地人,都曾經歷了移工、移民的辛酸,"我們"的生活經驗是如此接近,卻因為陌生而把自己關閉偏見的牢籠內。
儘管財務困難、人力不足,台灣國際勞工協會9年來依舊堅持崗位,持續協助移工爭取生存,並且試圖扭轉台灣社會對移工的偏見,顧玉玲閉關寫稿3個月期間,該協會工作人員努力咬緊牙根補位工作,顧玉玲也把台北文學年金全數獎金、版稅收入捐給協會,繼續從事移工運動。
如果你也深有感觸,不如化為行動,讓"我們"一起推倒這高聳的偏見之牆吧!
延伸閱讀:
「我們」後記:顧玉玲
石化之後,流淚之前─《我們》序/侯孝賢
「我們」的集體創作/龔尤倩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失業與卡債
曾跑財經新聞的媒體工作者夏傳位撰寫﹁塑膠鴉片﹂一書,對卡債族形成有深入分析,他從調查發現,卡債族的平均年齡約37歲,家庭年收入平均僅54萬元,遠低於全台平均水準,有高達57%是因為﹁失業﹂而欠債,其次為離婚、替親人還債、創業失敗,而過度消費者僅占12%,許多離婚者也是因養育孩子欠債、配偶失業背債,這項結果與社會多數人認為卡奴因﹁過度消費﹂而欠債的觀感大不相同,也顯示信用卡、現金卡、消費性貸款往往成為失業者、創業失敗者的借錢工具。
信用卡、現金卡、消費性貸款的浮濫促銷,往往使社會問題更嚴重,政府在失業輔導、社會救助體系缺陷相當多,非自願性失業者雖可請領6個月失業給付,但6個月後中高齡失業者仍難回到職場,創業失敗者更找不到求助管道,在追債壓力下,不少人成為流動攤商、計程車司機、派遣臨時工或加入性產業,才能收現金度日。
馬政府近日雖推出﹁近貧專案﹂,透過財稅資料篩選家庭月收入在2萬5000元以下者,準備發給3000至6000元津貼,卻出現老師、軍人、里長等收入未報稅者名列補助名單內的怪現象,政府與其濫發津貼,不如加強對失業者的就業輔導、延長給付時間,修訂破產法讓卡債族透過宣布破產、讓債務打折而逐漸還債更生,並管制對信用卡、現金卡、消費性貸款、房貸額度的浮濫促銷行為,才能降低金融風暴對社會的衝擊。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街友人權
熟悉街友生態者都清楚,藥癮者往往有經濟來源支撐,否則無法應付購買藥品解癮的龐大開銷,許多街友三餐溫飽都有困難,如何有錢買藥解癮?將街友貼上「吸毒者」標籤可說是缺乏根據的言論,而街友是「愛滋帶原者」、「精神病患」等更是充滿歧視的說法,缺乏對人應有的尊重。
但街友遭歧視的問題由來已久,儘管人人都有在公共場所自由活動的權利,但街友在社會上幾乎不具發言權,民意代表也大多不會替街友代言,除了少數宗教慈善團體外,官方只有社會局社工員會與街友接觸,甚至連在政府大樓內活動的街友,也大多會被警衛人員驅趕,官方這種「眼不見為淨」的態度,也間接助長歧視街友的聲浪,壓縮街友的生存空間。
市府推動一日型街友住宿中心遭反彈,關鍵在於街友長期遭歧視問題,若要化解反彈聲浪,市府高層應先改變政府機關對街友的態度,政府應該更友善對待街友,勿任意驅趕在公共場所活動的街友,甚至積極宣導尊重街友的人權、生存權,才能逐漸扭轉、化解反對聲浪,如果市府只要求相關局處與地方人士「加強溝通」,卻不能以身作則尊重街友,就算一日型街友住宿中心改設其他地點,也會引來其他社區的反彈。
貓纜停駛的政治算計
貓空纜車第十六號塔柱下方土石崩塌,導致北市萬壽路住宅遭土石流侵襲後,郝龍斌與市府多位官員都曾到場勘查。市府認為判斷貓纜塔柱基樁長達十五公尺,儘管有二到三公尺深的表土流失,但塔柱深入頁岩、砂岩、岩盤共十二公尺,支撐力足以應付纜車需求,加上貓纜檢測系統未出現異狀,試運轉也順利,儘管居民、議員質疑土石流失、基礎掏空,要求貓纜暫緩營運,郝龍斌仍強勢宣布貓纜「安全沒有問題」、恢復營運。
不過,北市府對貓纜檢測以內部單位、委託監測廠商為主,引來「球員兼裁判」的質疑,尤其貓纜塔柱下方山坡大面積的崩塌、地基掏空的景象,更引起民眾恐慌。郝龍斌雖強勢要求各方「尊重專業」,卻無法說服民眾,輿論、議會批評排山倒海而來,不僅綠營砲火猛烈,連藍軍議員都群起攻之,市府卻拿不出更好的說法說服社會大眾。
昨天貓纜暫停營運檢測,市府希望藉此設下停損點,關鍵原因在於市府發現木柵山區土石含水趨近飽和,近日再有颱風、豪雨侵襲,市府也不敢保證不會再度發生土石崩塌,屆時若土石、泥流侵入民宅,市府高層恐怕難逃政治責任,因此找來當地選區藍營議員一起背書,宣布貓纜暫停營運。
但北市府整個決策過程態度反反覆覆,與日前中央處理毒奶事件十分類似,已經嚴重衝擊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更引來「政治凌駕專業」的質疑,如果市府不能做好山坡地水土保持,以負責任態度面對民眾疑慮,未來貓纜就算恢復營運,不僅當地居民不放心,一般民眾恐怕也會擔心貓空纜車是否真正安全。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市長不替廠商宣傳 ?
北市府在沒有查證商家是否以毒奶粉製作食品的情況下,公佈訂購三鹿奶粉的商家名單,引來有進貨、沒使用毒奶粉的麵包店業者哭訴抗議,前天議員在議會請官員公 開食用這些無辜商家製作的麵包,盼重建民眾信心,多數首長、議員都樂於配合,衛生局長邱文祥還公開呼籲民眾不要因此不吃奶製品。
但市長郝龍斌卻悍然拒絕試吃麵包,理由是「他身為政治人物,不能在公開場合替特定廠商做宣傳」,指這是「作秀」,他不能認同。
郝市長「不替廠商宣傳」的強硬態度,不由得讓人聯想起1個月前發生在市府大樓的場景。某家跨國企業為替自家產品打廣告、捐贈水龍頭器材給北市學校,市府不僅 安排在11樓市長室旁的會議室大張旗鼓舉辦捐贈儀式,市長還與該企業主管站在印有企業商標、產品照片的超大型廣告看板前讓媒體拍照。
誇張的是,市府還在托兒所上課時間安排10多名市府員工托兒所幼童表演唱遊,幼童們胸前通通掛著跨國企業的大商標,淪為廣告道具,市長郝龍斌更與該企業主管一起教導幼童試用水龍頭器材,甚至還盛讚該企業找市府員工托兒所幼童到場表演「很有創意」,是「懂得利用資源」,要求市府單位多學習,該企業也贈送所有在場者一個水龍頭器材,整起活動宛如一場產品發表會,使當天市府11樓充滿濃濃的商業氣息。
市長與跨國企業的商業公關活動,難道不是「在公開場合替特定廠商做宣傳」嗎?不也是「政治人物作秀」嗎?市長可以在市府會議室替 跨國大企業的活動站台,當市府草率作為而導致小麵包店權益受損,卻說試吃該店麵包是「替特定廠商作宣傳」;這兩個故事,實讓人對這些政治人物的道德標準與政治盤算,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生死關
這個真實故事雖可博君一笑,卻也顯示人面對死亡的恐懼與無知,人們都知道沒有長生不老,也清楚那一天早晚會來,多數人卻避談這件事,甚至連任何有關死的事物、話題,都避之唯恐不及,彷彿這件事與自己毫無關聯,實際上卻把死當成恐懼,埋藏心裡的最底層,等到有一天,親友或自己遭遇死亡危機時,卻震驚得難以面對。
這種面對死亡的恐懼,恐怕也會讓臨終者傷心、難堪不已,試想:病重者如果臨終時,發現疼愛多年的兒女得知噩耗後,竟然嚇得遠遠躲在一旁、不敢靠近自己,勢必更加悲傷,除了肉體病痛外,也加深臨終者心理的痛苦。
如果生命是一趟旅行,除非是結束前一刻,否則我們通常不會知道這趟旅程何時終了;因此,時時刻刻做好旅程結束的準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經常思考如何在旅程結束時能做到了無遺憾,就能發現這趟旅程最重要意義為何,許多平常在意的事也會迎刃而解。
若這趟旅行即將在下一刻結束,我們可能連花錢的時間都沒有,則「我的口袋裡有多少錢?」這類問題,就變得一點也不重要了,審慎面對死亡,其實可以讓人更有智慧。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連董的算盤
資本額5億元的悠遊卡公司創立8年來都處於虧損狀態, 當年銀行等民股願意投資的關鍵,在於大台北400萬通勤族的消費能力,但悠遊卡公司長期獲利不佳,直到近年來悠遊卡與4家銀行的聯名信用卡發行量增加後,銀行今年開始提撥高額回饋金給悠遊卡,才使該公司財務逐漸好轉。
因此在連上任前,悠遊卡公司總經理林志盈就已預估"最快今年底、最慢明年"悠遊卡會轉虧為盈,在明知悠遊卡公司獲利轉強後,連勝文前天宣布領半薪的舉動,若以悠遊卡公司會在虧損約半年至一年估計,連勝文損失90萬至180萬元,相對於連家的巨額家產,這些錢不算多,卻可藉此堵住眾人悠悠之口,也可博得不知情者掌聲,算盤確實打得精。
熟悉悠遊卡公司者都清楚,早在8年前悠遊卡創立時,香港8達通卡經營模式就是悠遊卡的模仿目標,但8年來,悠遊卡依舊只能經營交通票證,連勝文喊出"悠遊卡要超越香港8達通卡"口號,一點也不新鮮,能不能成為可以小額付費的電子錢包,金融界、通路商比一般民眾更關心,悠遊卡公司還不如專注本業,讓悠遊卡在路邊停車、公私立停車場更普及運用,並且讓捷運轉乘優惠普及在鐵路、國道客運、公車票價上,使悠遊卡成為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平台,才能交通改善、節能減碳,不是更有意義嗎?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賞月不烤肉
很多人誤以為「中秋節烤肉」是「傳統習俗」,其實不然,中秋節的烤肉活動是在20多年前台灣經濟起飛後才開始流行,早年大多是在稻田秋收後,人們利用稻田周邊的樹枝、泥土塊等資源「焢番薯窯」,頗符合就地取材的環保理念,後來有人以烤肉來標示自身經濟能力脫離貧困,「一家烤肉萬家香」之下,許多家庭也紛紛用烤肉活動聯繫家族成員感情,才使烤肉活動逐漸風行。
如今,「烤肉」不再是炫耀經濟實力的象徵,尤其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食用太多燻烤肉品,容易成為身體負擔,家族烤肉活動也往往因為準備太多食物,反而造成食物浪費,現今的烤肉活動往往購買木炭、鐵架等用完即丟的產品,也使用大量免洗餐具,烤肉結束後都會產生大批垃圾,木炭生火也製造空氣污染,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去年台北市等縣市政府舉辦集體烤肉活動,引來外界批評不環保,如今各縣市政府能從善如流,不再舉辦集體烤肉活動,才是符合節能減碳思潮的好政策,事實上,親友團聚才是中秋節賞月精神所在,「月下談心」更能聯繫感情,不是嗎?
郝市長搶接班 連勝文當悠遊卡董事長
早在2006年台北市長競選期間,郝龍斌就特別替前來助選連勝文封為「競選總部青年團長」,積極拉攏的用心,不言可喻,以連勝文的個人政治資歷,能獲得此頭銜,與其父親的政治光環、黨內實力有密切關係,如今在馬英九與連戰逐漸疏遠之際,郝龍斌此時拉連勝文一把,郝不僅累積自己在黨內的人脈資源,更是著眼於自身前途的政治投資。
郝龍斌回答媒體詢問時雖一再聲稱任用連勝文當悠遊卡董座是「基於金融專業」,強調「沒有其他考量」,但即將成為企業負責人的連勝文,回答媒體詢問時,卻不清楚悠遊卡公司成立八年仍處於虧損狀態,連勝文的狀況外,也讓外界對他能否勝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有所保留。
尤其交通票證仍是悠遊卡的主要功能,但悠遊卡在路邊停車收費使用上仍是問題重重,至今無法擴及北市各路邊停車格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使用記名敬老卡,每半年還要勞動長者跑區公所核對身分;敬老、愛心卡優惠常被濫用,導致政府補助嚴重浪費,這些問題市府與悠遊卡公司都遲遲無法處理,在位者卻急著推動讓悠遊卡加入電子錢包功能,而不思考如何解決本業問題,這種不重視民眾權益的做法,恐怕很難獲得認同。
北市府的賣產留債
不同於20年前坐擁大筆財稅收入、中央補助款,北市府近年在財稅分配、爭取補助爭議上節節敗退,2008年初中央確定國民黨執政後,郝龍斌市長還信心滿滿的推出北市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多次以自己當過立委的經驗宣稱有信心完成修法,結果卻是失敗收場,市府的財務窘境依舊沒改善。
近年來市府持續以出售、出租土地給財團來籌措財源,連續賣了十幾年房地產後,精華區市有土地幾乎能賣的都賣光了,但市府不僅未能減少支出,明年卻還打算增加支出200多億元,不僅打算賣掉號稱「金雞母」的台北富邦銀行股票,還把腦筋動到警局眷舍等房子,打算把眷舍整批賣掉籌錢,市府不僅未能減少開支,反而將增加舉債110億元,使市府累積負債逼近2000億元大關。
尤其,以2009年市府預算增加最多的2010年台北花卉博覽會來看,這項將於下屆市長改選年舉辦的超大型活動,將耗資超過100億元整建、興建展覽場館,市府期盼能藉此展覽將台北推上國際舞台,也順便拉抬同年底的國民黨市長、市議員選情,但屆時半年活動結束後,門票收入恐怕無法彌補市府百億元投資,台北人也未必能因花博會而增加收入,但市府卻已確定將增加更多負債,這些負債勢必將由未來的人民來承擔。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轉播誰的觀點
不僅國內電視台廣告太長影響民眾收視權益,負責轉播的中國單位經驗不足,鏡頭經常追不上球或球員,經常只顧及打擊者,卻漏了跑壘、傳球過程,在場邊球迷大聲呼喊加油時,轉播鏡頭帶到的場邊球迷時,往往是手持黃色充氣棒、穿著北京奧運T恤的中國,喊聲規律特殊、來自台灣的球迷,卻都不再轉播單位的畫面中。
尤其,轉播單位以疑似中國官方動員的觀眾畫面,取代替台灣棒球隊高聲加油的台灣球迷,也會讓不知情的電視觀眾誤以為是這些中國觀眾,在替"中華台北"隊高聲吶喊加油,這樣以偏蓋全的中國觀點,也讓人領教到中國轉播單位的粗暴手段。
傳播內容的製作,經常也代表了製作者的觀點,有人說"政治不應干涉體育",但事實上,奧運比賽以"國家"為單位規範參賽選手,在各國參賽者標示國旗,以"中華台北"稱呼台灣選手,這些都證明,奧運以國家為單位進行體育活動其實是國族主義的延伸,與政治有密切的關係,中國轉播單位昨天的轉撥方式,也證明這奧運體育活動無法完全與政治脫鉤。
國內電視台基於自身商業利益,拉長廣告時段,甚至寧願轉播其他國家選手的排球、手球、籃球、跳水比賽,也未轉播台灣選手在奧運的比賽情況,也是在轉播成本與廣告收入評估算盤下的結果,也讓奧運轉播過程充滿電視台的利益觀點,看不到觀眾的主體性。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街友當鄰居
北市社會局準備在萬華區替街友籌設一日型遊民住宿中心,提供免費床位、盥洗設施,讓龍山寺週邊街友可以安心洗澡、不必露宿騎樓或公園,社工人員也能藉此與街友接觸,重建街友的自信,讓街友也能以乾淨的外表融入社區生活,原本是好事一樁。
不料,某些民代卻在選票考量下,頻頻帶頭打壓街友,將街友住宿中心污名化,有人質疑社會局在學校旁邊設街友住宿中心是﹁棄學生安全於不顧﹂,渲染學生家長的恐慌心理,也有人質疑遊民與附近毒品針頭有關,荒謬的指責經濟弱勢的街友有錢買高價毒品打針,讓毫無發言權的街友承受莫須有的罪名。
台北車站、龍山寺一帶的街友活動已有百年歷史,許多人的祖先、父執輩當年兩手空空到台北奮鬥時,不少人也曾睡過車站、廟埕、公園,當年黨外運動發動抗爭時,政治人物也常常到龍山寺週邊找這些﹁羅漢腳﹂一起去抗議、造勢,某些綠營政治家族能有今天的地位,街友的力挺實功不可沒,如今,綠營政治人物卻反過頭來打壓街友,連街友的休息落腳的場所都反對設置,實讓人感嘆社會冷暖,令人不勝唏噓。
燒金紙
焚燒紙錢的習俗,起因於人們希望藉由焚燒紙錢,表達對神明、往生者的敬意與懷念,透過此儀式撫平人們的悲傷、轉化情緒,並藉此將人間的功德迴向給往生者,後來又衍生出將紙糊船隻、房子、車子等物品焚燒給往生者等習俗,燒王船、放水燈也成為台灣許多地區的特有祭典文化。
不過,部分廟宇卻藉著販售紙錢,利用焚燒紙錢作為牟利的工具,使原本勸人為善的宗教信仰,因為部分主事者的貪欲而蒙上利益陰影,尤其廟宇經常、大量焚燒紙錢,更造成嚴重空氣污染,影響週邊居民的健康,也影響人們對部分廟宇的觀感,反倒造作更多惡業。
如今,在垃圾減量之下,北市焚化廠運轉空窗期增加,北市府計畫於農曆七月將民眾的紙錢集中至焚化廠焚燒,不僅有利於焚化廠運作,也能利用焚化廠的先進科技降低空氣污染,若此一政策只限於農曆七月,顯得為德不卒,市府若能與各廟宇協商,逐步讓各廟宇紙錢集中焚化,並建立廟宇紙錢減量焚燒的鼓勵機制,才能避免廟宇成為污染源,也有助於環境維護。
宣導以雙手合十等環保、減碳方式祭拜取代焚燒紙錢,才是減低污染的正本清源之道,將購買紙錢、金爐的金錢用來濟助貧苦者,功德更宏大,俗話說﹁在生奉獻一粒豆,卡贏死後燒金紙、拜豬頭﹂,不是嗎?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燈泡上的燕巢
家燕燈泡上築巢
台北市北投市場附近有許多家燕在此築巢,家燕甚至在一家雜貨店騎樓的燈泡上築巢,洪姓屋主為了留下燕巢,不僅不敢換燈泡,每年春夏家燕停留期間更是忍著不開燈,保護家燕的愛心,令人感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昨天邀請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帶領民眾走訪燕子巢,陳世揚說,通常燕子都將巢都構築在屋簷內側的橫樑上,藉此遮風避雨,燕子在燈泡上築巢,確實相當罕見,這個位於燈泡上的燕子巢,是屬於家燕所有,家燕會在每年春天造訪北投,秋天則飛到南方過冬,每年約有六、七個月時間在此活動,家燕會在巢內產卵、抱卵、養育雛鳥,直到雛鳥長大才離開。
雜貨店洪老闆說,這個燈泡上的燕子巢是在五年前由燕子築成,他發現若有燕子在巢內,就不敢打開電燈,以免打擾牠們養育下一代,直到燕子離開的秋冬季節才會開燈,每年約有半年以上時間不敢打開這個唯一的騎樓燈,五年來也從未換過燈泡,只為了避免干擾燕子活動。
洪老闆擔心燈泡表面平滑,可能會導致燕子巢脫落墜,還特別在巢下方以黏土強化結構,增加燕子巢支撐力量,燕子也以特殊的傾斜角度築巢,在人鳥通力合作之下,使這個燈泡上的燕子巢得以持續保存,五年來至少有五對燕子在此孕育下一代。
尤其這個燕子巢位於北投市場附近的騎樓上方,騎樓下聚集許多攤商賣衣服、賣菜,儘管每天人潮眾多、叫賣聲此起彼落,但沒有人會來惡意干擾燕子活動,燕子才能順利孵卵、養育雛鳥,讓北投人與家燕和平共處的歷史,更添佳話。
保存燕巢文化 政府也須努力
在北投人努力下,北投老街的燕巢逐漸成為地方特色,成為一段人鳥和平共處的佳話,地方人士更希望建構燕子步道,發展獨特的地方文化,但市府部分單位卻未能配合參與,也讓燕子步道的構築留下些許遺憾。
北投由於鄰近陽明山區與淡水河,附近關渡平原也尚未開發,豐富的生態使北投老街的燕子能就近覓食,許多老一輩人也認為燕子築巢是﹁有鳳來儀﹂的吉兆,而燕 子努力養育下一代的過程,也讓北投老街居民更願意保護燕巢、疼惜燕子,使北投老街燕子巢成為台北都會區特殊的地方文化。
幾年前,北投人士也力推興建燕子步道,希望以捷運北投站為起點,引導民眾觀察燕子生態,地方民眾也向捷運單位提案在北投站設置引導地磚,卻遭捷運單位反對,迫使燕子步道改設在捷運站外一處廣場,使燕子步道無法自捷運設施廣為推動。
市府近年來極力希望發展觀光產業、行銷台北,卻忽略台北具備的獨一無二的市區賞鳥行程,除了秋冬季節在關渡、雁鴨河濱公園有來台過冬的候鳥外,春夏季節更 有北投家燕造訪,燕子不畏懼人類的習性,更能讓人就近觀察其生長過程,如果能透過政府補助、民間規劃推動,繪製北投賞燕地圖,甚至架設燕子網站,讓人可透 過網路觀察北投各類燕子生態,更能吸引民眾實地到場賞鳥,相信對於北投的觀光產業發展,將更有幫助。
家燕小檔案
北投的家燕屬於過境鳥,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說,家燕每年元宵節至清明節之間到訪北投,在此產卵、孕育雛鳥,在中秋節前後離開,他們會集體往南飛過巴士海峽到菲律賓一帶過冬,春天回暖再返回台灣。
公的家燕到訪北投後,會先佔據或構築一處燕巢,再展開求偶行動,細心者可以在春天求偶季節時,在燕巢旁觀看公母燕之間的情話綿綿,母家燕產下四至五個卵後,公母家燕會輪流抱卵孵化,雛鳥約十六天後破殼而出,此後公母家燕會外出覓食哺育雛鳥,約二個月即可長大為成鳥飛離。
燕子巢通常位於騎樓或屋簷下方的橫樑上,由於接近人類活動區域,很容易就近觀察,觀察燕子巢時,若有雛鳥在巢內,成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飛回餵食雛鳥,只要人不以燈探照,不持長條狀物體揮舞干擾,燕子並不會受驚嚇飛離。
趕鴨子上架
通常市府規劃設置徒步區,相對於商家積極推動,希望引來人潮、促進商機,市府主管官員為避免民怨,總是再三推託,擔心因為停車不便引發當地住戶反彈,還勸說商家自治會與居民做好溝通工作,市府才會核准試辦徒步區,使得包括八德路光華商圈等地區推動徒步區時程不斷拖延。
尤其市府若一旦核准設置徒步區之前,實施之前更會邀請地方居民、商家舉辦說明會,讓民眾了解管制時間的停車等相關配套措施。
但此次市府在西門町擴大試辦徒步區時,明知擴大徒步區內有公私立停車場,市府卻強行推動徒步區,加上事先宣導不足,也沒有舉辦地區說明會與當地居民溝通,官員明知可能引發民怨,卻為了文化局要舉辦台北電影節,專業原則、法定程序通通被放棄,在﹁電影產業發展﹂的大旗幟下,民眾通行權益被踐踏,不僅開車到西門町看電影會嚴重塞車,機車停在路邊格位也可能莫名其妙被拖吊,反而趕走看電影、購物人群。
此次事件也凸顯市府各局處權力失衡問題,強勢局處首長可以因個人意見,強力主導政策推動,弱勢局處卻不敢堅持專業、嚴守法定程序,才會導致民眾權益受損,更損傷市府施政形象,得不償失。
中時工會擬發動罷工
中時工會昨天(08年7月14日)與資方針對裁員案進行勞資爭議調解,工會要求與資方比照勞基法退休方式讓員工全面結清年資,並與留任員工簽訂團體協約、保障5年工作權,但中時資方代表拒絕,雙方談判破裂,中時工會表示,7月17日將召開會員大會決定是否發動罷工。
中時工會代表徐中元表示,中時資方以虧損為由準備將1166名員工裁減575人,為了讓離職員工走的安心、留任員工留的安心,中時工會要求比照9年前﹁自立晚報﹂模式,以勞基法退休方式讓員工全面結清年資,也就是依據年資換算每年1個月收入為基數,前15年兩倍、15年以後1倍計算,但資方須與留任員工簽訂團體協約,保障5年勞動條件不變。
中時資方原提出依照勞基法資遣、年資5年以上員工加發10至25%資遣費案,在工會多次抗爭後,勞資雙方近日談判時,資方對離職員工只願依原方案再加發1000元,勞資雙方意見差距相當大。
昨天雙方再度在北市勞工局進行勞資爭議調解,中時資方僅委派理律事務所律師余天琦參加,經過一個多小時會談,雙方協商如預期破裂,中時資方代表余天琦律師表明難以同意工會要求,他表示,現在經濟不景氣,大部分公司不會接受這個條件。
中時工會昨天也準備依法發動罷工,工會將於7月17日召開會員大會決定是否罷工,據了解,中時許多中南部員工也將北上參加開會,罷工意願較為強烈,台北總公司編輯部員工參與意願較低,工會幹部認為此次罷工案是否成立、是否獲得多數員工的支持,將是資方能否讓步的關鍵。
工會也發布新聞稿指出,從過去中晚等多次裁員經驗來看,工會唯有發動罷工,才能爭取員工結清年資、簽訂團體協約留任員工的保障工作權。
昨天的調解會主席周信宏律師說,由於雙方歧見過大,因此調解不成立,他希望未來雙方能多溝通,勞資雙方也同意未來將私下再行協商﹔但據中時工會幹部說,資方已表明在工會會員大會結束後,會與工會幹部協商。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饒了動物吧
在人類不斷擴張領土之下,許多動物的棲息地、生存空間被破壞,金絲猴等動物淪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人類絕對必須負起最大責任,圈養牠們原本應該是愛護生命而不得不然的方式,人類應該盡量維護牠們生活的安寧,避免干擾牠們的生活;只可惜,掌握權力的政治人物卻不這麼想。
在這場中國與台灣最大城市的交流活動中,台北市立動物園以「促進觀光」之名,進行所謂的「保育繁殖計畫」,實際上卻要這些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離開原棲息地,離開已經熟悉的氣候、環境,讓牠們在驚慌中被搬運,強迫牠們重新適應新環境。
動物園官員都清楚,動物被搬運、遷移到新環境的過程,必須冒著牠們因驚慌或適應不良而生病、甚至受傷死亡的風險,動物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卻是為了自私人類的「促進兩岸交流」、「促進觀光」,美其名是「保育繁殖」,實則把動物當成蒐藏品、觀賞玩偶,市府官方新聞稿會以「卡通玩偶」形容動物,絕非偶然,正是人類把動物當成蒐藏品的代表作。
饒了這些動物吧!若真要了解牠們,透過拍攝、播映紀錄片更能讓社會大眾得知這些動物的日常生活,迫使牠們離開原有環境,卻是為了讓大批人類近距離接近動物,這不見得能保護牠們,反而更可能傷害牠們。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被奴役的動物明星
從澳洲無尾熊、國王企鵝開始,引進新品種的動物,製作週邊商品,炒熱民眾的好奇心觀看,一向是台北市立動物園促銷的手腕,但隨著時間流逝,無尾熊等動物年華老去、凋零,無尾熊館、企鵝館人潮大不如前,在﹁帶動觀光產業﹂的名義下,動物園又開始尋找新的明星動物,在兩岸關係和緩的大環境下,﹁熊貓﹂又成為最熱門的動物明星。
一個個動物明星被塑造、風靡,到流行浪潮消退,人類為了一時的窺視、收集癖好,但無辜的動物卻必須付出龐大的代價,在搬運、遷移、重新定居的過程,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這些動物必然會驚慌、受怕,也難免會有所損傷,甚至可能喪失性命,卻只因為要滿足人類自私的慾望。 儘管減碳、節能的呼聲高漲,在亞熱帶環境下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卻仍不斷興建新場館,建置空調設備,為這些千里、萬里而來的動物,塑造寒帶、溫帶的室溫環境,建置、飼養過程勢必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產生的危害,恐怕遠大於市府大樓提高空調一、兩度的減碳量。
若真要發展觀光產業,與其引進外來動物、複製其他地區的觀光特色,還不如好好挖掘台北的在地文化,利用夏季候鳥不在的時候,妥善整頓淡水河域鳥類棲息濕地的完整性,做好週邊配套措施,在秋冬季節候鳥主動造訪台北時,才能吸引各國愛鳥人士來台賞鳥,對於台北的觀光更有幫助。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市長花公帑買手機送里長
﹁預備金﹂顧名思義,是政府為了因應緊急情況而編列經費以備不時之需,各個局處單位都編列預備金,而市府的﹁第二預備金﹂則是在各局處預備金不足時,才會報請市長核定動支的經費,動用到這筆錢的項目應該是﹁急中之急﹂,﹁購買高價PDA手機贈送里長﹂是否如此緊急?北市府的觀點顯然與一般民眾有很大的落差。
如果真的是為了防災、救災需要,依照市府的邏輯,市府應該直接替土石流區居民、低漥區居民買新款PDA手機,並且開班授課學習使用手機,也應該要﹁教到會為止﹂,才能在豪雨來臨時,直接透過手機讓他們撤離危險區域,何須大費周章、讓里長冒險跑到危險區通知居民離開?
如果里長真有購買新款PDA手機的需求,市府可以直接從每里每月四萬五千元的里長事務補助費支付,但顯然市府擔心此舉會被里長抱怨,會被里長質疑是否有必要購買新手機,額外從市長核准才能動支的第二預備金付錢買手機,更能讓里長們了解這台PDA手機是來自﹁市長的心意﹂,對里長而言,可說是市長的暑假禮物。
姑且不論買手機送里長是否違法,市府以﹁防災、防汛﹂當成是贈送里長手機的理由,對於許多長年飽受淹水之苦、稅金減免卻聊勝於無的民眾來說,真是一大諷刺。
自由時報 2008.6.17 A13版
市府動用第二預備金 送里長PDA
︹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近日決定將動支第二預備金六百多萬元,購置價值一萬四千元以上的PDA手機給北市所有里長,部分官員質疑此舉違反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相關規定,藉此攏絡里長,部分里長也覺得里長都早已自備手機,市府無須多此一舉。
計畫購買手機贈送里長的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表示,該計畫已經簽報市長同意,近日就會發包購置手機,贈送里長手機主要是為了防災、防汛需要,一旦災害發生時可以讓所有里長第一時間了解訊息,也能讓里長透過新手機進行﹁市容查報﹂,﹁應該不會違法﹂,對於防災訊息為何不以一般手機都具有的簡訊功能通知里長?黃呂錦茹說,市府發布訊息是以民政局的﹁一呼百應﹂系統,而非透過簡訊發布。
﹁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規定,除了每里每月四萬五千元的村里長事務補助費之外,地方政府不得編列其他預算支應郵電費等公務費用,北市府除了每月編列四萬五千元的里長事務費之外,今年將特別動支第二預備金,購買四百多支的價值約一萬四千至二萬元的高價PDA手機送給北市所有里長,引發爭議。
北市府官員私下指出,北市民政局此舉已違法,過去其他縣市政府計畫替議員、村里長、鄉鎮市民代表購置手機時,內政部都以違反里長事務補助費第七條、第八條規定駁回,不料民政局仍執意以﹁防災﹂為由違法購買手機送給里長,藉此攏絡里長,十分不妥。
一位不願具名的議員指出,他也聽聞此事,原本想藉此質詢市府違法,但有人勸他提出質詢﹁可能會得罪里長﹂才作罷,他認為市府此舉明顯是為了﹁綁樁﹂,藉此爭取現任里長支持,替郝龍斌下屆市長選舉鋪路。
對於市府購置手機送給里長,里長看法兩極,部分里長最近非常積極查閱新手機資訊,紛紛透過里長聯誼會建議民政局可以購買的手機型號,也有里長覺得自己已有好幾支手機,而PDA手機功能複雜,不見得會使用,認為市府根本多此一舉。
黃呂錦茹說,市府送給里長PDA手機後,會替里長開班授課學習如何使用PDA手機,如果里長還是不會使用,也會要求里幹事教導,一定要﹁教到會為止﹂。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拖延多年的公共運輸處
公共運輸處早在馬市府執政初期就開始規劃,尤其多年來的公車亂象頻傳,公車的市民申訴案眾多,還要處理議員協調案,與公車業者周旋,公車科的稽查、管理人力欠缺,導致公務員將公車科視為畏途,公車業務太繁重,人力欠缺,就算馬英九、郝龍斌的「棋盤式公車」、「社區小巴」等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改變的腳步卻沉重而緩慢。
尤其公車票價整合進度緩慢,悠遊卡早讓公車票證進入數位時代,但公車計費方式卻停留在紙卡時期的「一段票」計費;若在不同公車路線之間轉乘,卻必須讓市民支付好幾倍的票價,變相懲罰公車轉乘族;上下班時間的惡意「搖車」、「過站不停」的亂象,都讓人對公車品質搖頭,無怪乎油價大漲、物價齊飛時,許多市民寧願騎機車省錢,公車族也不見成長。
人為因素也拖延了「公共運輸處」成立進度,去年「公共運輸處」案與觀光傳播局改制案一起在議會審議,儘管府會都由國民黨掌控,公共運輸處改制法案卻因府會問題延至今年初才過關,加上三月總統大選,讓許多交通官員想進入中央任職,市府又決定等五二○中央人事底定後再說,而六月正逢議會總質詢,又讓公共運輸處拖到七月才成立,因此創下議會改制案過關後、籌備期卻長達半年的罕見紀錄。
從這樣的「公共運輸處」成立過程來看,台北市的交通改革,很難讓人有信心。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荒誕的代議政治
郝市府上任初期,在總統選前的藍綠對立紛擾,在泛藍選民期待馬英九執政的庇蔭下,郝市府經常經由炒作政治對抗議題,轉移民眾、議會對市政缺失的關注,但總統選舉結束後,政治對立因素大幅降低,市府部分首長卻仍沉溺於過去的環境,誤以為可以比照過去模式,藉由議題行銷就能淡化市政缺失,天真的覺得泛藍掌握議會絕對多數下,只要行禮如儀,說說官話,就能應付議會,才會發生市府秘書長不認識議會秘書長的荒謬情況。
尤其從當天市長、市府秘書長與幾位局處首長對議會生態的不熟悉,證明此事絕非單一個案,不僅有局處首長認不出議員是誰,甚至連市長也不熟悉議會秘書長,更顯示市府高層官員輕忽議會監督功能,似乎以為只要透過政黨運作就能擺平議會,只要生產正面新聞議題,就能美化市府形象。
反過來看,市府官員輕忽議會,也顯示北市議會在政壇影響力逐漸下降,其中議員監督能力疲軟更是主因,尤其部分議員更只能看新聞來問政,逐漸喪失反映民怨的能力,才會讓市府官員有恃無恐,讓市府官員覺得面臨考驗時,只要有市長當靠山,就算有缺失,也能安然度過難關。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人頭生意--談民進黨的人頭黨員
民進黨人頭黨員問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黨員早已是派系間評估彼此實力的籌碼,但在民進黨在立委、總統敗選後,許多立委所培養出的議員、黨代表等樁腳,在立委連任失敗後,樁腳不見得會聽從﹁前立委﹂的指揮,派系內從屬關係瀕臨瓦解,使這次民進黨內黨職選舉,成為人性與利益的試鍊場,甚至連素以紀律嚴明聞名的派系,也面臨跑票問題。
在利益的驅使下,把持人頭黨員的樁腳往往要求參選黨職者出錢繳黨費,同時要求領取﹁動員費﹂、賺取利潤,而民進黨黨職選舉投票所外攤位出現的配票單,則是樁腳們用來取信於黨職競選者的工具,有些樁腳礙於情面、派系指令,表面上印製支持A的配票單宣示效忠,實則為了金錢或現實利益支持B,甚至有樁腳乾脆印兩套配票單,﹁一票兩賣﹂大賺鈔票,騙術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部分常以金錢催票的競選者,在此次黨職選舉淪為選舉販子、掮客眼中的大肥羊,尤其越是競爭激烈的選舉,價碼越高,有些競選者直到選後才發現遭人坑殺、詐騙,不僅賠了金錢、還輸掉選戰,卻後悔莫及。
如果民進黨不徹底改革人頭黨員亂象,這些問題未來恐怕仍會繼續發生,恐怕也難以獲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舊酒裝新瓶的保守小內閣
這次市府小內閣異動充分反映了政治現實,在馬英九籌組新政府之際,郝龍斌不僅批准了吳秀光辭職,郝市府昨天風光邀請九名內定首長亮相時,卻未安排許志堅、劉寶貴等兩名前馬市府官員新職,讓他們只能低調閃避媒體追逐,「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郝的強硬作風也宣告了台北市府的後馬時代正式結束,前朝遺老們恐怕得自求多福。
郝雖強調「內升」是此波人事異動原則,表面上有五人升官,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九人之中僅一人為原市府體系公務員升任,其餘都是郝龍斌自府外延攬而來。此波異動頂多空出兩個公務員缺額,對於市府公務員士氣是一大打擊。
各界對郝市府的人事異動多期盼能為市府引進新思維,希望市府能革除舊有市政沈痾,但昨天的記者會上市府高層強勢主導發言方向,新首長只能遵循上意、少發言,這種「不說不錯、少說少錯」的作風,不但無法帶來市政新氣象,也會引導官員繼續退到公務員「少做少錯」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繼兵役處、資訊處之後,公務人員訓練處長也將由軍方退役將領擔任,比例之高,更是近十年來所罕見,舊官僚體系首長過多,也顯示市府人才管道貧乏,籠罩著父執輩陰影,不僅無法呈現社會的多元價值,充滿了保守主義的色彩,更會造成施政結果使既得利益者優勢擴大,對弱勢族群恐怕更為不利。
附錄:自由時報2008/5/15 北市版報導
北市府人事異動 吳清基任副市長
〔記者林恕暉、林秀姿/台北報導〕在秘書長李述德等人將於五二○入閣情況下,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宣布新一波人事異動,現任教育局長吳清基將升任副市長,繼續推動「一綱一本」政策,秘書長由副秘書長楊錫安升任,至於馬英九市長時代任用的都市發展局長許志堅、公訓處處長劉寶貴則雙雙請辭,郝龍斌並未安排他們新職務。這波人事令將在五月二十日生效。
一度被外界視為教育部長熱門人選的吳清基,在與教育部長職位擦身而過之後,部分人士藉機渲染吳清基「求官」,讓吳清基十分難堪,在副市長吳秀光辭職後,郝龍斌近日徵詢吳清基接任副市長時,吳清基多次婉拒,在郝龍斌的堅持下,吳才同意接任。
郝龍斌表示,吳清基是他唯一徵詢的副市長人選,但吳清基三次當面拒絕他,直到第三次見面,才終於說服吳清基,並希望他以副市長職務,繼續推動一綱一本政策。
郝龍斌也宣布,李述德遺留的市府秘書長一職,由副秘書長楊錫安升任,副秘書長則由台北捷運公司副總經理譚國光接任,教育局長由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吳清山接任,環保局長由現任工務局長倪世標轉任,工務局長由現任新工處長黃錫薰升任,主計處長石素梅升任行政院主計長後,在石素梅推薦下,處長內定由副處長陳高燦升任。
郝龍斌並解釋,發展局長許志堅因「生涯規劃考量」請辭,由前營建署副署長、文化大學建築及都計所長丁育群接任發展局長,公訓處長劉寶貴因「家庭因素」請辭,由前國防大學陸軍學院副院長、少將退休的孔繁亞接任。
對於發展局長許志堅閃電請辭,府內上下則一片譁然,許志堅表示,他擔任政務官長達七年,工作量大、完全沒有家庭生活可言,才會考慮暫時休息,回歸家庭。私下,府內則傳說郝龍斌既沒慰留,更無安排新職務,是因為市府高層想用「自己人」,確定丁育群願意接任發展局長後,才告知許志堅;但外界也盛傳中央政府有意延攬許志堅入閣,因此才請辭。
另外,北市警察局長王卓鈞內定將任警政署長,消防局長熊光華也可望進入中央任職,預估在五二○之後,北市府仍有第二波人事異動。
議員批 開拓性差淪退輔會
〔記者劉榮/台北報導〕針對郝市府新人事,朝野議員貶多於褒,不少人質疑,用人舉才開拓性太差,讓市府團隊淪為特定人脈的「退輔會」,除即將轉任副市長的吳清基,朝野一致認為眾望所歸,其餘新任首長能否符合郝龍斌「無需磨合期」的用人標準,也備受挑戰。
議員蔣乃辛及陳玉梅批評,有些首長跟位子根本毫無淵源,而新工處長位子還沒坐熱,馬上又升官掌工務局,則是前所未見;由於工務系統人事大變動,要在短時間內交出成績單,並不樂觀。
民進黨團總召周柏雅則質疑,即將接任秘書長的楊錫安經歷,主要在工程方面,能否勝任市府幕僚長,是個大問號。新黨議員王鴻薇質疑,地方教育局長主要工作是國教,但市府找來的首長,卻是出身大學教授;無黨籍議員陳建銘批評,郝的用人、舉才,依舊不脫軍系及環保署兩大系統,市府團隊變成兩個單位的「退輔會」,團隊包容性也大打折扣。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0800免付費電話取消之後
市府目前提供免付費電話服務範圍廣泛,從「計程車叫車」、「路見不平」,到「違規車輛拖吊查詢」都有,哪些應該免付費?哪些應該由市民付費?可說漫無標準,全憑各單位主觀考量決定。許多提供電話免付費的時空因素早已消失,卻遲未檢討,如今藉由一九九九市民熱線來討論其存廢問題,實有其必要性。
市府若取消「計程車叫車」、「違規車輛拖吊查詢」等電話免付費,並無可厚非,但包括「路見不平通報」、「交通路況通報」、「交通號誌故障通報」等免付費電話,都是台北市維護公共空間安全的重要管道,尤其路不平、塞車、水溝不通、路燈不亮、噪音或污染常是民怨所在,基於鼓勵民眾參與公共事務、促進公共安全,市府都有必要繼續提供這些通報電話可以免付費,鼓勵民眾「雞婆」、「路見不平」,也對市政推動具有正面效果。
此外,基於照顧弱勢者權益,市府也應仿照「一一三」家暴投訴專線,提供弱勢者部分申訴、諮詢電話可以免付費,藉以鼓勵其走出困境,例如:就業歧視投訴、青少年工讀生遭剝削投訴、失業諮詢…等等,這些電話都應該可以透過政策性補助、策略性的宣傳,鼓勵民眾撥一九九九電話申訴,市府只要設法與協力廠商、電信公司協商解決後台拆帳技術問題,應該可以讓一些弱勢申訴電話獲得免付費優惠。
市府0800專線 10月將關閉
〔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北市府的市民熱線一九九九將於七月起列管檢舉違規停車等十八項業務,市府相關業務都可透過一九九九專線查詢、檢舉、通報,在民眾熟悉一九九九之後,預估十月市府轄下的十八條○八○○開頭免付費電話將陸續關閉,請民眾特別注意。
部分民眾則擔心○八○○免付費電話關閉後,撥打查詢、通報必須由民眾自行付費,研考會主委盛治仁表示,每通電話費用很低廉,民眾應可自行負擔,但他願意評估未來是否讓有助於市政的違規通報、舉發電話由市府付費的可行性。
台北市長郝龍斌日前主持一九九九市民熱線會議,決議將人與動物噪音、違規停車、拖吊查詢、八米以上市區道路坑洞、八米以上道路側溝結構損壞、八米以下市區道路坑洞、八米以下道路側溝結構、道路人孔破損、路燈故障、路樹處理、噪音舉發、污染舉發、大型廢棄物清運聯繫、無主垃圾清運、雨水下水道側溝清淤、計程車叫車服務、交通號誌故障、自來水報修等十八項列管,各業務都有三十分鐘到二十四小時不等的初步處理時限。
研考會指出,上述十八項業務逾期未答覆、未完工、執行不徹底或查驗不實者將重懲,外勤承辦人與單位主管記小過一次,機關督導人員記申誡一次;至於非十八項業務以外的檢舉案件,研考會也要求各單位必須比照市長信箱程序處理,此外一九九九也會提供相關諮詢服務,甚至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門診掛號、查詢,都可以透過一九九九轉接市醫負責的掛號人員。
目前每天撥打北市府一九九九電話約有五千通,由市府委託廠商設置的三十一席話務人員接聽,每月須支付給廠商一百五十萬元,未來預估將增加至一萬通,為此市府將於七月將話務人員擴編為六十席,話務中心也將遷移到位於信義國中旁的災害應變中心,今年經費將增加三千五百萬元。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鬆綁綠色運具
作為綠色運具,自行車是堪稱是健康、低耗能的運輸工具,三、四十年前,自行車更曾是台灣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機車工業興起後,自行車才逐漸沒落,近幾年在自行車商的推展下,各縣市政府開始利用廢鐵道、河濱公園鋪設腳踏車道,逐漸使自行車變成熱門休閒運動用品,才讓許多人重拾兒時騎自行車的樂趣,台鐵也提倡搭載自行車的"兩鐵"旅遊行程。
台北捷運以試辦方式在假日開放讓自行車上捷運,也讓越來越多人習慣戴著自行車搭捷運,但在試辦多時後,卻遲遲未能開放平常日攜帶自行車上捷運,平常上班日只能讓民眾攜帶摺疊式腳踏車,甚至無法讓摺疊式腳踏車以推、拉方式運送,都使推展綠色運具的效果大打折扣。
當然,平常上班日尖峰時間捷運人潮較多,捷運運送自行車的確有困難度,但台北市政府可以考慮先開放自行車於離峰時間進出,讓民眾可以使用自行車、捷運轉乘,也可適度紓解各捷運車站週邊自行車停車空間不足的壓力,也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對台北市的環保形象更有幫助。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高山茶與山林生態
一、兩千年前,茶本來只是作為藥材使用,中國華南農夫在農耕之餘,在山林的野生茶樹中採茶葉,少量製茶,在中國唐代佛教興盛後,佛僧為了作早、晚課喝茶提神,使茶的功效逐漸廣為流傳,開始有人嘗試種茶樹,使種茶、製茶成為農人額外收入,甚至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大 規模種茶、製茶,卻也讓山坡地土地資源逐漸耗盡,台灣在一、二百年前引進茶產業時,都是利用砍伐林木的山坡地,利用砍樹後殘留的樹根、木渣,作為茶樹生 長的有機土土壤,在有機養分的孕育下,使早年的台灣茶享譽全球,就像一百多年前樟木林砍伐後的木柵樟湖山,滿山的樟木樹根成為培育優良茶樹的有機土壤,更 使茶師張迺妙培育出著名的木柵鐵觀音。
但 近代農業的高密度耕種方式,茶農一年五次密集採茶,都使茶樹、土壤無法喘息,在利益的追逐下,土壤資源逐漸耗盡,茶的滋味也無法像早年般香淳,為了尋覓更 好的氣候、土壤,部分茶農逐漸往高山遷移,在「種茶多高一千米、每斤茶多一千元」的哄抬下,使台灣人陷入追求喝高山茶的迷思,越多人喝高山茶,也使更多的 高海拔山林生態被破壞,有人因此開玩笑說「以後可能會有人跑到玉山種茶」。
在追求精緻農業與茶文化之餘,我們也應思考茶農業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高山茶」是否應該成為喝茶者追求的目標,更值得深思。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口號式環保
在油價高漲之下,台北市捷運、公車去年至今年的每日運量不斷成長,顯示有越來越多台北人受不了油價改搭捷運、公車上班,市府也以此自豪,頻頻喊話希望市民改搭公車、捷運,問題是:市府高官們能以身作則嗎?
以提倡減碳、節能的瑞典來說,多數政府內閣成員都以電車、公車、腳踏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國會也只提供公務腳踏車給國會議員使用;但在台灣,多數政府首長仍使用公務車,台北市儘管捷運、公車、鐵路等大眾運具密集,計程車也相當方便,但市府多數政務官仍使用公務汽車,市府二級單位以上副首長仍配有公務車提供通勤、公務外出之用。
當然,政府公務車在維護官員安全、緊急、災難時有其功能,但如果市府真要宣導減碳、節能,政府官員應從自身做起,除非家住偏遠地區,否則也儘量改以大眾運具為主要交通工具,市府也可訂定減少公務車用油目標,並提供獎勵措施,促使官員多搭大眾運具,否則如何說服社會大眾減少使用私人運具呢?
面對外界詢問是否改用大眾運具通勤,市長郝龍斌曾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市長或許有安全等種種考量,但對於多數台北人來說,有誰不忙呢?市府高官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怎能呼籲市民要多搭大眾運具呢?
附錄:
四二二地球日 北市府響應
︹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為了響應四二二地球日,台北市政府決定將在四月二十二日當天配合﹁拯救我們天空﹂活動,當天中午十二點起各機關學校將熄滅燈光、關閉非緊急或特殊電梯一小時,鼓勵吃素食,穿著輕便服裝出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班,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為了響應四二二地球日活動減碳活動,市府決定將於四二二當天進行多項減碳宣導,包括市長郝龍斌等機關單位首長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班,郝龍斌將親自以騎腳踏車方式從福林路住家出發,到捷運士林站搭乘捷運淡水線、再轉板南線上班,同時要求各首長穿著輕便服裝,減少辦公室的冷氣使用。
當天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一點,北市大樓與所屬各機關、學校將熄滅燈光一小時,除了載貨、身心障礙與十樓以上等特殊用途電梯之外,其餘電梯也將關閉一小時,藉以響應減碳、節能,請民眾注意。 由於飼養動物耗費的土地資源遠比栽種農作物大,牛隻等動物產生的甲皖也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重要因素,北市府將於四月二十二日當天鼓勵市府員工、民眾吃素食,減少產生溫室氣體。
北市府也呼籲民眾響應減碳十大宣言,包括將燈泡改用省電燈泡,減少使用冷氣、多開窗,隨手關燈、拔插頭,每週一天不開車、騎車,多走路,愛用當地食材、減少食物運輸過程的能源消耗,不浪費食物、減少廚餘,拒絕使用過度包裝的產品,自備購物帶、餐具、手帕,多使用再生產品,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落伍的台北市議會
以市議會每年「審議預算」為例,預算書的印製與發送,是市府、議會單位每年八、九月最頭痛的問題,由於市府的單位眾多,每個單位都有一本預算書,加上各種業務基金、特種基金等,市府一整套預算書堆起來比一個成人還高,市府與議事人員必須用貨車、手推車,才能搬運一套預算書到議員手中。
但預算書實在太厚重,攜帶不便,為了方便議員們審議,議事單位只好分別在議員研究室、議事廳各放置一套預算書,方便議員查閱。當議會正式開會審某局處預算時,由於預算書實在太多,為了避免議員們找不到書,議會還得派專人,替每位議員找書,當預算書出現錯字、疏漏須訂正時,市府必須製作近兩百張「小貼紙」,派人尋覓這些預算書,一張一張貼在書內訂正。
議會議事廳雖然設有錄影設備,錄製開會時議員發言內容,但議會卻遲遲未將影像數位化,一般市民無法上網了解議員的開會狀況、發言內容,市民只能親自到議會旁聽;就算入場旁聽,也拿不到議事資料,空手聽議員發言,幾乎不可能了解議員們到底在談什麼提案,除了議員、官員、媒體記者之外,一般市民很難了解到底議會在做什麼。
如果議會不能進行議事改革,讓議事資料數位化、公開上網,這種資訊化程度會繼續淪為眾人笑柄,市府也必須為了印預算書或資料,耗費大批紙張、砍掉更多樹木;議事過程無法公開上網,資訊無法公開,也會讓議員出席意願低落,議員只會為了應付媒體而到場亮相,預算與法案審議就會經常被批為黑箱作業,議事效率也不可能提升。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被忽視的台北車站
其實,台北車站週邊交通動線混亂由來已久,從二十多年前台鐵台北車站改建以來,這裡的交通問題從未改善,在由中山北路、延平北路、市民大道、忠孝西路等四 條道路包圍的台北車站區域內,道路彎彎曲曲,客運、鐵路、捷運、公車轉運站散布各地,不僅許多外地人、觀光客來到此地會迷路,就算是台北人也常搞不清楚路 該怎麼走,台北車站長期的交通混亂,更週邊商圈逐漸蕭條、沒落的重要因素。
市府交通官員經常喊出"多搭大眾運具"口號,希望市民少開車、 多步行,但對於台北市最重要的大眾運輸轉運站──台北車站,市府卻缺乏全盤檢討、徹底整頓的決心,如果車站週邊沒有友善的步行環境,良好的引導標示,便利 的轉乘系統,怎能期待民眾少開車、少騎車、多搭大眾運具?
對於市府官僚來說,忽視台北車站交通問題,其實也不難理解,近十多年來,多數 官員若要前往中南部,大多會開車前往,鮮少搭乘台鐵、客運,鮮少進出進出台北車站,很難看見台北車站的交通問題,遇到民眾陳情,也不見得能全盤解決問題, 甚至引發更大爭議,被譏為台北市最大路障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高鐵通車後,台北車站進出人數節節上升,幾年 後,機場捷運也將通車,屆時民眾可在此將行李入關,台北車站可能再度成為"國家的大門",郝市府也計畫此地透過都市更新、容積率釋出,改變台北車站週邊的風 貌,但混亂的交通問題,市府若不及早全盤規劃因應,不僅會讓人繼續痛苦的穿梭車陣中,將走過台北車站視為畏途,更會讓郝市府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美夢,淪為泡 影。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權力的傲慢-評郝龍斌的行政中立
市府首長身為政黨一分子,下班時間為所屬政黨候選人助選,本無可厚非,但利用政府的公共資源為自家人助選,很容易引人非議,此事件發生後,政風單位本應了解是否有公務員濫用職權情況,尤其此事件涉及民眾個人資料外洩,嚴重影響民眾權益,既然有人出面質疑,市府就有責任調查詳情,化解疑慮,但在調查結果沒有出爐之前,市長就任意評論事件是"在野黨刻意渲染、擴大",維護自家人的立場明顯,連表面上的公平正義都不願意維持。
面對市長的霸道態度,不少市府官員私下也自知理虧,卻不免替市長辯護,有官員說"民進黨比我們更誇張,他們更應該反省",如今,人民用選票替民進黨八年執政結果作出判斷,國民黨本應引以為戒,避免濫用政府資源,才能讓人民對政府產生信心,但從此事件來看,卻看不到國民黨在廣告中標榜的謙卑、低調,反倒讓人感受到統治者掌握權力的傲慢。
令人憂心的是,這種不明究理就力挺自家人的作風,不僅將混淆公務員的是非觀念,營造逢迎奉承的官僚文化,更會加深人民對郝市府的不滿,並加深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激化藍綠支持者的對立,如果民進黨政府用這種方式替自家人助選,藍營支持者會有何想法?是非對錯的答案很清楚,這種以"意識型態"治理市政的作風,只會使郝市府的公信力逐漸消失殆盡。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寫下投票的原因
儘管"選賢與能"被公認是投票的準則,但大多數政治學者、政治人物都認為,選民的投票行為通常不是理性的,尤其"出門投票"這件事,總要耗費一些時間、精力,更有不少人必須大老遠返鄉投票,對投票者而言,"投票"多多少少參雜一些情感與理性原因,才能支持自己出門投票。
許多人常常批評"政治人物說一套、作一套",候選人某些選前的動作也常被批評是"騙票",有些人也成立公民團體監督或檢驗政治人物的支票是否兌現,但做為選民的我們,卻很少檢視自己過去的投票原因、歷程,當某個自己曾經支持過的政治人物因為表現差勁,淪為眾矢之的時,我們也不一定會真正面對這件事,有時甚至會告訴自己,還好是秘密投票,沒有人知道我曾經支持過這個人。
寫下自己為何投下這一票的原因吧!透過書寫的方式,可以真誠的面對自己為何投下這一票,也能謹慎的思考投下投下這一票的原因,也能減少自己被騙票的可能性,當然,每個人因為家庭、工作因素都不同,不一定要比照上述人士,對外公開自己的投票原因,寫下這段投票原因的文字,在三、五年後,再來重新檢視自己當初的做法,一定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對自我的民主實踐歷程,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相關連結:
我的一票拒投馬謝!你的一票怎麼投?百人百字募集
我的憂心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路不平難題
下雨使鋪設柏油的工程被迫停頓,台北市道路鋪設問題因此被凸顯,從目前道路破損的原因分析,水源快速道路、環河快速道路、明水路的路面破損問題,主要是受因砂石車、預拌混凝土車等重型車輛行駛導致,事實上,過去公車專用道也有類似問題,市府只要在上述重型車輛主要行駛路段鋪設"剛性路面",並且在這些道路的紅綠燈路口附近增加路面強度,在重車的煞車、起步區以鋪設鋼筋水泥方式強化路面深度,就能改善問題。
至於一般道路的破損,大多為捷運、衛生下水道與管線施工所導致,尤其台北市區道路普遍缺乏"共同管溝",自來水、電、電信、衛生下水道等管線單位必須自行挖路整修管線,市政府在不斷要求"加速捷運工程"、"提升下水道接管率"之下,尤其五月至十月為防汛期,為避免豪雨影響施工,各工程單位當然必須利用十一月至隔年四月全力挖路趕工,否則夏季一旦施工影響排水,導致附近民宅淹水,更會被人罵臭頭。
在市長不斷向工程單位問"為何東京能、台北不能?"的同時,市府如果不能學習日本、逐步在市區道路擴建"共同管溝",減少管線單位在道路挖掘的頻率,則道路破損的問題未來仍將不斷困擾市政府,更會引來"政客只作表面功夫"的批評。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個人媒體經驗的反思
1995年我考入自立早報北縣組擔任記者,在非社會科學、非新聞科系的背景下,能考入自立報系,實歸因於我大學、社運團體工作時磨練出的文筆與政治經驗,加上部分媒體前輩對社運的認同,讓我得以進入媒體工作,剛開始當記者,其實只是為了能找一份穩定收入,也希望能利用工作之餘,有機會繼續與社運保持聯繫。
剛開始在北縣跑地方新聞,衝擊相當大,當初在街頭抗議的對象包括警察、公務員、政治人物,如今卻變成採訪對象,每天近距離與他們接觸,讓我更了解他們的生活,體會到基層警察只能聽命行事的工作辛苦,也會看見部分員警、檢察官對社會地位低的被告動輒怒罵,卻只能感到氣憤、難過,卻受限於記者的角色,最多只能從旁規勸,多數時候仍無能為力。
1998年自立晚報工會在王芳萍、袁孔琪等人的帶動下,工會較重視組織工作,我也獲選為工會代表,1999年1月,自立早報無預警歇業,工會發動抗爭,我擔任協商代表,參與抗爭活動,因此得罪自立資方,從被自立的留任名單,轉列為資遣名單,我也因此面臨工作無著的問題,誰知道卻因禍得福,此一抗爭在當時擔任勞工局長的鄭村棋協助與新舊資方談判下,自立工會抗爭獲勝,遭資遣員工都領到資遣費,抗爭結束後,我領了四個月資遣費、十多萬元離開自立晚報,並幸運的在一個多月後轉入自由時報北市組擔任記者。
事實上,我參與工會抗爭時,內心也有掙扎,我明白將可能因此斷送晉升小主管機會,但無預警歇業事件,也讓人看清楚報社資方對媒體工人的誠意多麼微小,我繼續參與抗爭,只想實現社會正義,沒想到卻能領到資遣費,還能找到在較大媒體的新工作,比起聽老闆話的乖乖牌、留在自立工作的同事,我顯得幸運許多。
記者工作讓我可有機會更看清楚既有政治人物的決策過程與思考模式,看清楚政客們為了保住權力、金錢的動作,也能就近觀察社運事件始末,撰寫不至於過於偏袒當權者的報導,協助弱勢者取得資源,或間接協助社運團體,休假時也能以個人身分參與社運,希望成為一個相對進步的媒體工作者。
但不可否認,從媒體工作也有侷限性,畢竟目前的媒體仍被多數人定義為「觀察者」,而非「參與者」,使新聞被認為應公正客觀,但我也從不認為新聞報導有可能保持公正客觀,因為每一則新聞描述,都有其特定的觀察角度、立場,每一則新聞的報導角度、立場,都是媒體記者、編輯、媒體資方與被報導者之間,多重權力關係運作下的結果,所謂「讀者至上」、「閱聽眾至上」的收視率或閱報率,都是追求利潤的商業邏輯下的產物,新聞早已徹底的商品化。
尤其,壹周刊與蘋果日報來台,更造成台灣平面媒體將新聞推向商品化,也象徵台灣平面媒體被捲入資本主義全球化浪潮,使新聞生產在成本考量下,新聞對事件的 描述更零散,片斷,當權者,資本家的觀點充斥其中,在媒體資方壓低成本的考量下,媒體工人的工作條件日趨惡劣,媒體工人必須面臨更險惡的政經形勢,處境也將更為艱難。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群眾」運動經驗的反思
1990年代中期,正處於國民黨一黨獨大時代,民進黨開始吸納社運資源、走向選舉路線,當時部分左派人士結合環保、勞工社運工作者、民進黨基層黨工與左翼進步學生,批判新潮流系帶領的路線,並於1993年成立「群眾」雜誌社,希望發展出左翼政治勢力,在當時評估民進黨員數不多情況下,決定先在民進黨內發展政治實力,等實力壯大後,再發展出左派政黨。
「群眾」當時主導反核四、反淡水河污染抗爭議題,並且在台北縣市替民進黨內的新生勢力助選,在海外流亡的獨派左翼人士張金策回台之後,群眾決議推派張金策參加1994年底的省議員台北縣選區選舉,群眾各成員先在北縣各地加入民進黨,由於當時民進黨基層組織薄弱,知識青年的投靠因此備受歡迎,「群眾」當時在中永和、三重、蘆洲、新莊、五股、貢寮助選頗有進展,也取得部分縣議員、市代表認同。
此外,張金策也憑藉他早年在獨派人士的關係爭取資源,並且利用二手設備,讓「群眾之聲」電台得以成立,讓學運、環保、勞工運動者增加宣傳管道,致力宣傳左派思潮,在當時地下電台風潮中,唯一具有左獨色彩的電台,透過電台讓中下階層民眾,在Call-in風潮盛行下,地下電台讓計程車司機、流動攤販、小店家有發表政治意見的機會,當時群眾的專職工作者多達四十人,半職者更多,組織迅速擴張。
1994年7月底深夜,群眾之聲被新聞局動員警力抄台,電台斷訊,張金策因保護機具被打傷,群眾之聲決定反擊,8月1日透過電台動員三千人包圍行政院抗議,警力經過近一個小時集結後,以水柱驅散群眾,由於行政院鄰近捷運善導寺站工地,遊行群眾就近在工地拿石頭丟擲警察反抗,警民激烈衝突,雙方都有人受傷掛彩,當天由於張金策受傷無法透過麥克風發言,只能站在宣傳車上,當天安排代理人前立委林重謨臨陣脫逃,另一位女性指揮也無法承受衝突場面,指揮車上只剩張金策與我,當天多數時間為我手拿麥克風發言,兩人因此成為警察鎖定目標,我與張在宣傳車多次被強力水柱噴灑,仍繼續引導遊行者轉到立法院,但警方仍窮追不捨,最後我在抗議民眾保護下,離開遊行現場。
隔天,警方發布801追緝專刊,將張金策與我列為逮捕對象,我台中老家也有警察多次上門想抓人,群眾之聲、競選總部被警察盯哨,張只能中斷競選活動,由於核心領導者不在,電台、競選總部兩個團隊因為人力、財力資源有限,加上工作默契不足、感情因素等,使「群眾」成員出現嚴重裂痕,警方追捕的風頭過後,張於九月起重回競選活動與電台,卻無力化解歧見,使選戰末期民進黨內主要競爭對手發動攻勢時,選戰團隊卻無力因應對策,導致綠營激進游離票被侵蝕,在當選須八萬票情況下,張金策以五萬多票落敗。
選戰失利後,主要成員間心結更深,財務問題更使組織無力維繫,成員大量流失,只留下電台少數人力,我則因生計,考入自立早報工作,在北縣擔任記者,隔年張金策在無黨籍身分參選立委,已失去契機,以數千票落敗,801遊行官司也在兩年後宣判三個月易科罰金定讞,繳給法院八萬多罰金,其中檢察官還認為一審判決三個月太輕,上訴求處更重刑責,二審仍判刑三個月。
但這一段經驗,卻讓我在政治分析上快速成長,也對台北縣市政治派系也有深入了解,也深刻感受到「運動社團過度集中資源投入選舉」的惡果,不過,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必須說「選舉活動不是唯一的政治運動,卻是重要的政治運動方式,透過選舉很容易宣傳理念、接觸非社運圈的群眾」。
左翼不應忽視政治運動,左派應該集結各社運領域參政
昨天,我被通知採訪一個行程,郝龍斌市府找來養老院長者、身心障礙者代表四十五人到市府一樓餐廳,由七個市府局處女首長煮幾鍋湯圓,在一大堆媒體鏡頭面前,幫他們一人端上一碗湯圓,就「象徵市府對弱勢團體的關心」,郝龍斌則連煮湯圓都沒來,等到湯圓吃完後,他才匆匆趕來送一盒湯圓當小禮物,這種關心程度,過去的市長還會走到老人院、孤兒院、弱勢家庭,看他們有何需要改善的生活問題,郝龍斌的關心程度比以前的市長更加不如,也代表社會弱勢者淪為作秀的工具,也顯示社會弱勢者在政治人物心目中的地位。
從個人運動經驗上來看,如果左派沒有集結,就像向我擔任媒體記者十三年來,多數時間只能在個人生活、工作領域發揮零星作用,無法分享運動經驗,找出運動方向﹔如果左派繼續忽視政治運動,則台灣政治就會繼續以「代議政治」為主軸,成為少數精英的競逐之地,社會低層弱勢者無法在政治上發聲,政府政策也無法真正有利於社會底層人民。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素食生活
為了滿足人類食用肉類的需求,畜牧業必須耗費大量土地與水資源,根據統計,每生產一磅的牛肉,必須消耗二千五百加崙的水,但生產同樣重量的小麥,卻只需要二十加崙的水,若以土地大小計算,一英畝的農地可以生產二百五十磅牛肉時,它也能生產三萬磅的紅蘿蔔或五萬磅的番茄,也有人估算發現,提供一位肉食者一餐的溫飽所耗費的資源可讓二十位素食者飽足一頓。
同時,飼養家畜造成環境破壞程度也遠大於種植農作物,在台灣,為了滿足食用豬肉的需求,高雄、屏東縣市有大量的養豬戶在溪流旁設場,儘管在政府要求下,養豬戶設置了豬排泄物的污水處理設備,但部分養豬戶仍為了省電關閉污水處理設備,利用深夜排放污水,造成溪流污染、發出惡臭,豬肉不僅台灣人食用,更會外銷日本等國賺取外匯,卻也讓台灣付出環境污染代價。
尤其,地球暖化效應造成氣候變遷,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甲烷也被環保專家視為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仍目前大氣中存在的甲烷有四分之一來自畜牧業飼養的家畜所排放,減少全球畜牧業的家畜數量,也被視為維護地球環境的重要課題。
台灣在佛教、一貫道等宗教團體推動下,估計約有十分之一的人過著素食生活,街頭巷尾素食餐廳林立,不少餐廳、小吃店也備有素食菜單,堪稱是全球讓素食者覓食最方便的地區,許多素食餐點更是製作精美,幾乎讓人忘記正在吃素,若有機會經過素食餐廳,不妨嘗試一下,也許可以讓你新一層的生活體驗。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產業外移下的性工作者--電影「性工作者十日談」
娼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意,從沒有一個統治者可以消滅!
--香港電影「性工作者十日談」台詞
香港電影「性工作者十日談」DVD最近在出租通路(百視達)上架,這部改編自香港作家楊漪珊<古老生意新專業--香港性工作者社會報告>一書的電影,雖然是商業片,但在扎實的田野調查下,使電影能從妓權運動的角度,描繪香港性工作者的生活處境,相當難得。
電影透過觀察來自中國內地與香港本地的女性、男性、跨性別等性工作者的十天生活,呈現他們在社會底層爭奪生存利益的愛恨糾葛,尤其對大學生出身的妓權運動者,接觸性工作者時的困境,也有相當深刻的描繪,是一部可以成為「認識性工作者」教材的電影。
「夜總會是夕陽工業!」
在深圳等鄰近新興城市性產業蓬勃發展下,香港80、90年代紙醉金迷的繁華象徵--夜總會也逐漸蕭條,儘管引進大量來自中國各地的年輕女性,但香港高級夜總會仍敵不過鄰近城市同業的低價競爭,香港的性消費者可以輕易到深圳夜總會,造成香港夜總會一家一家關門,性工作者處境更加艱難。
高薪的夜總會逐漸消失,使性工作者轉向低價的「一樓一鳳」應召站,毒癮、高齡、跨性別等無法獲得既有價值認同的性工作者,只能走向舊商圈、五星級飯店外「站街」攬客,制服警察的來回穿梭,儘管動輒祭出「引誘他人做不道德行為」、「兜客條例」等罰娼嫖罪名,卻擋不住這一波性產業崩解帶來的「站街」風潮,呈現了政府對性產業的無能與無力。
為了爭奪有限的客源,在生存壓力下,性工作者之間的爭鬥也更加慘烈,平日以姊妹相稱的因爭奪「老公」反目成仇,男性、女性工作者也會買春發洩情緒,進而演變成彼此灌酒、辱罵的報復循環,這些寫實的情節都來自於扎實的田野調查基礎,使這部床戲不多的電影,卻能將性工作者的情慾描繪的入木三分。
既有社會價值對性工作的歧視,更深刻影響性工作者自我認同,他們雖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卻常面臨家人不諒解、不肯同住,甚至連女兒都不願開口叫「媽咪」,明知自己精神有問題,卻因被心理醫師歧視而沒辦法就醫,結婚宴客讓他們有身分揭露的恐懼,雖然有的被包養成為二奶,生活卻處處受限,而有「做雞比做二奶好」的感嘆,早日「上岸」(指:賺夠錢退休)脫離性工作身分,成為他們努力工作的目標,但性病、毒癮、賭博….卻是他們必須經常面對的難關。
電影中也特別處理了妓權運動者與性工作者的互動關係,出身大學生的妓權社工,以艱澀的說辭向性工作者解釋理念,卻不易獲得回響,凸顯了關心妓權者與性工作者之間常見的隔閡,「你沒做過雞,你沒資格講雞鴨權」的台詞,也會讓許多社運工作者覺得熟悉而有感觸,如何面對、回應「反對者」,常是社運必須經常思考的課題。
社運工作者經常與社會底層人民出現溝通障礙,尤其社會底層的語言、文化,與很多大學出身的社運工作者不同,如何透過彼此的互動、認識,建立信任感,對運動推展非常重要。這部片有部份劇情也處理了這個過程,尤其特別呈現了"媽媽桑與社工對於是否應爭取妓權、參與妓權遊行進行爭辯",並且留下了這個問題,讓觀眾思考。台灣與香港的性工作者處境有許多類似之處,期待能透過對這部電影的討論,減少社會對性工作者的歧視,進而對性工作除罪化,有所幫助。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魄力在哪裡?之二--再論停車收費改革
筆者上週比較台北現行的人工開單收費與歐美國家停車收費制度,呼籲改採較有效率的"先繳費"制度,以增加停車位週轉率,也無須壓榨停管員增加巡場密度,獲 不少市府官員認同,實際上,台北市目前試辦的"悠遊卡停車位",就是採取"先繳費"新制,停管員也只須針對未繳費者開單,可大幅降低停管人力使用,在無須 外包情況下,擴大北市路邊停車位收費範圍。
儘管悠遊卡停車繳費很便利,但台北市多數路邊停車位、部分公有停車場都無法使用悠遊卡繳費, 北市五萬個須收費的路邊停車格位中,目前僅三千個車位可使用悠遊卡繳費,在悠遊卡停車系統已商業運轉五年,悠遊卡發行超過一千萬張之後,悠遊卡停車位卻遲 遲無法擴增,絕非技術問題,行政的怠惰才是主因,交通局、停管處應負起全責。
目前試辦的悠遊卡停車收費必須先設定停車時間繳費,由於預 估時間與實際停放時間往往會有落差,使駕駛人平白多繳費用,對民眾相當不公平,若能比照捷運系統,改採"先刷停車時間、離場再刷卡計算車資"方式繳費,可 讓駕駛人停車多久、就繳多少費用,至於市府擔心悠遊卡餘額不足而出現未繳足費用問題,則可強迫悠遊卡須儲值一定額度以上方能計費解決,而某些具有信用卡功 能的悠遊卡更可因信用保證,也無須擔心繳費不足問題。
要推動路邊停車收費更有效率,北市府應儘速擴增市區悠遊卡收費格位數量,加速改革 腳步,尤其部分交通局官員也提出悠遊卡電子收費器可以"一機管理多個停車格位"構想,只要能標示清楚讓駕駛人懂得如何操作,更可大幅降低硬體購置成本,也 可讓現有一千多位停管員不用每個車位逐車開單,進而擴增路邊停車格位收費範圍,也可以不須將停車收費外包情況下,增加路邊停車位收費範圍,使路邊停車位讓 更多有急用的駕駛人停車,對於市區交通才能有幫助。
若不能盡速擴增悠遊卡停車格位,改革缺乏效率的收費制度,停管處有何藉口要將停車收費外包?不能反省自己停管制度缺失,怎能要求停管員增加巡場密度呢?
延伸閱讀:
1.魄力在哪裡? ----打壓工會幹部背後的停車收費政策
2.工會存亡記
3.開除工會幹部
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5500萬的教訓
艋舺廣州街是台北市最古老的商業聚落,龍山寺、廣州街夜市更是觀光客訪問台北的必經之地,以艋舺出生自居的前市長馬英九提出"軸線翻轉 "計畫後,曾帶給艋舺人高度希望,但馬市府拆除重建的龍山寺地下街、龍山商場嚴重蕭條後,只剩下龍山寺與廣州街夜市能吸引觀光客,帶給艋舺商機。
但市府規劃廣州街徒步區卻嚴重失當,破碎的路面使讓觀光客對台北留下負面印象,追究原因是廣州街每天仍有大量遊覽車、汽車經過,市府明知廣州街市主要道路,卻執意在此舖設地磚舖面,卻並未讓廣州街比照西門町改為行人徒步區,也未能輔導當地夜市自治會限制車輛進出,導致廣州街仍成為工程車、遊覽車行經路段,造成磚面受重力壓毀。
尤其廣州街一帶住宅區雖是深綠票倉,但廣州街夜市自治會卻是馬英九的忠實支持者,近年來各項選舉都強力支持藍營政治人物,市府能快速決定打掉地磚舖面、重舖柏油,背後自有其政治考量,但問題關鍵是許多政治人物只在乎如何投入公部門資源、爭取選票,卻無法長遠考量政策能否落實,才會使公帑被白白浪費﹔廣州街夜市舖面的打掉重做,是台北人花了五千五百萬元才得到的教訓。
想去旅行
很多人都這樣的經驗,雖人出門在外、在旅途中,心裡卻老是掛記著家中或工作的事﹔也有人一出國,老是覺得時間過的特別快,勉強搭車返國的飛機,心理不想回來,就算剛出國回來,看著旅遊照片、採購戰果,心卻開始盤算下一次的旅遊要去哪裡。
人們心理也都清楚,旅行並不會解決生活壓力,"想去旅行"的背後,其實代表了人們想逃離現實生活壓力,想要藉由旅行不用工作、躲開人群、遠離家園,藉由旅行,雖然可以暫時跳脫原有的生活步調,享受一段愉快的時光,但旅行總是會有回程,旅行結束後,終究必須回來面對現實生活。
如果你常常想去旅行,很可能代表自己對於現在生活有許多潛在的不滿,卻不願意面對問題,老是想藉由旅遊、出國逃避,何不找個時間,靜下心來,提起勇氣,面對自己,想想人生有什麼事情應該做卻沒有做的,想想什麼事不做,可能會後悔的,也許不用出門旅遊,就能得到答案。
清朝官吏的"開山撫番"
一八七四年日本軍隊以"牡丹社"事件為藉口出兵台灣後,清廷即派沈葆楨抵台,督辦台灣海防,並在台灣增設府、縣,由於當時台灣花東、山區均為原住民活動區域,沈也奏請清廷展開"開山撫番"政策。
儘管原住民族早已在台灣生活數萬年之久,但對於清朝、漢人而言,台灣花蓮、台東與中央山脈區都是未知區域,沈葆楨自中國東南沿海大量引進漢人進入原住民區開墾,砍伐山林,引發原住民族反抗,沈葆楨遂以武裝軍隊分北中南三路進軍"撫番",一方面以物資利誘召降,促使原住民漢化,一方面以武力攻打拒降的原住民族,企圖取得統治權。
但此政策初期成效不彰,清廷仍無法有效統治原住民區,卻升高了原漢民族衝突,沈葆楨駐台僅一年兩個月,即高升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返回中國,劉銘傳後來基於木材、樟腦利益,結合漢人富商資金繼續實施"開山撫番",以軍隊槍砲鎮壓原住民,甚至動用精銳清廷北洋船艦砲擊台灣東部沿海的原住民部落,屠殺因家園被入侵、起而抗暴的原住民,迫使殘存原住民遷往中央山脈山區,漢民族官商得以獲得開採樟腦、木材的巨額利益。
這段殘暴的"開山撫番"歷史,在台灣史料留下血淋淋的一頁,但滿懷漢民族優越思想的政治人物,卻將這些短暫駐台、滿手血腥的清廷高官視為崇拜對象,甚至以他們的姓名為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命名,卻隻字未提這段史實,面對如此荒謬公共空間佈置,也會讓了解這段歷史的台北市民感到慚愧不已。
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令人敬仰的老左派--許金玉
(圖為"春天--許金玉的故事"劇照)
許金玉幼時是養女,一九四0年末期她考入郵局上班,國民政府接收郵局後,政府派人到郵局教導員工"國語",因此認識了計老師,卻成為她人生的轉捩點,計老師教導她男女平等、勞動權觀念,由於當時本省人與外省人薪資差距大,她在老師的鼓勵下與同事發動抗爭,成功爭取薪資平等,但政府卻秋後算帳,發動"台灣郵電總支部"案,計老師被處死刑,她被捕入獄,人生最精華的時間,她在綠島坐黑牢長達十五年。
出獄後,與同為白色恐怖難友的辜金良結婚後,雖然飽受歧視、工作屢遭困難,但她夫妻仍力爭上游,她認真改良的皮蛋,贏得好口碑,使他們的皮蛋行遠近馳名,生活終於獲得改善。
不料,許金玉的丈夫辜金良卻在晚年中風,長年臥病在床,她毅然賣掉皮蛋行,每天仍不辭辛勞照顧她口中的"辜仔",但她仍保持清晨運動習慣,還利用時間學水彩畫,八十歲那年,更開始學電腦、上網,閱讀各種網路資訊,她奮發學習的精神,令人動容。
儘管被牽連關入黑牢十五年,許金玉卻極度懷念計老師,感念計老師帶給新觀念,讓她勇敢、勤奮面對人生歲月。
身處物慾橫流、天災人禍頻傳的年代,許金玉堅強的生命韌性,值得年輕的我們效法、學習。
哺乳自由
母乳原本是多數人類出生的所吃的第一種食物,但在配方奶粉透過密集廣告鼓吹,甚至透過醫院護士促銷、贈送免費奶粉,使得奶粉大量入侵嬰兒口中。
尤其台灣在七0、八0年代大量女性投入勞動市場後,以男性為主導的工廠、工作空間缺乏對女性勞工哺乳的尊重,更迫使媽媽們不得不捨棄哺乳,使得勞工們努力工作賺錢之餘,卻還得花大筆﹁奶粉錢﹂養育幼兒,孩子與母親撫育空間遭剝奪,也得不到來自母親的養分。
要鼓勵女性哺育母乳,市府應先立法讓女性享有不受干擾的哺乳空間,除了考慮於車站、百貨賣場、公立機關設置哺乳區,保障不願公開哺乳的女性保持隱私,也更應設法保障女性在一般公共空間哺乳的權利,避免女性於公開哺乳時被干擾、騷擾,透過密集宣導讓女性哺乳這項高尚的舉動,能夠普遍存在於社會每個角落。
此外,市府也可透過各區健康中心公衛護士定期訪視產婦、新生兒,對正在作月子的媽媽進行母乳哺育輔導或諮詢工作,減少新手媽媽對哺育的疑問或緊張,並贈送哺育、集乳手冊,甚至邀請媽媽們在社區進行座談,讓資深、新手媽媽經驗交流,對母乳哺育推展才更有幫助。
食物里程
有人計算每加工十公升的柳橙汁,必須耗費約一公升的柴油﹔英國人計算生產與運輸蘋果所需耗費的二氧化碳,發現每一公斤來自紐西蘭的蘋果,必須耗費一千公克二氧化碳,而英國本地的蘋果指耗費五十克,兩者相差多達二十倍。
事實上,食用居家附近生產的時令蔬菜,不僅耗費能源少,新鮮的食材也能保有更多的營養,研究顯示,菠菜若再攝氏二十五度環境放置一天,維生素c的含量只有剛採收拾的八成,尤其季節蔬果往往俗又大碗,還有助於本地農民的生計,可說是"愛台灣"的具體表現。
尤其,多數"進口食品"漂洋過海而來,除了耗費油料、產生二氧化碳外,運送過程也難免有所耗損,部分進口食物更為了縮短運輸時間,更採取高耗能的空運方式,不少環保團體批評,食用來自歐洲、美洲的有機蔬果,耗費大量能源運送,食物價錢更是昂貴,還不如食用本地一般蔬果,更能保護環境。 如果你是台北人,下次在市場買菜時,不妨多挑選本土蔬菜、水果,多挑選陽明山的山藥、新莊的青江菜、艋舺的豆芽菜,與橘子、小黃瓜、葡萄等本地蔬果,不只能鼓勵台灣農民,更能對地球環境盡一分心力。
開除工會幹部
(圖片說明:停管工會理事洪連佐,擔任停車管理員25年,已可屆齡退休,卻因擔任工會幹部遭停管處解雇,儘管他還背負兩個孩子唸大學、高中的經濟重擔,他還是願意為工會會員權益挺身與體制抗爭。)
工會幹部可請會務公假,是依據工會法第三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工會理監事因辦理會務,得請公假,其請假時間,常務理事得以半日或全日辦理會務,其他理監事每人每月不得超過五十小時,其有特殊情形者,得由勞資雙方協商或於締結協約中訂定之"。
換言之,會務公假的長短、方式,均可透過"勞資協商"訂定,停管處作為市政府機關,卻捨棄透過勞資協商化解糾紛,動輒以集體解雇對待工會幹部,扼殺勞工生計,做法實太過霸道,許多市府資深官員都無法認同,市府這種解雇工會幹部導致勞資對立的舉動,未來如何要說服企業或機關顧及勞資和諧、化解爭議?
其中,北市勞工局已介入此爭議協調長達一個多月,卻無法化解停管處與停管工會的歧見,勞工局甚至無法釐清爭議始末,局長蘇盈貴也無法此案是否違法解雇明確表態,如果勞工局無法妥善處理,如何讓人相信北市勞工局能執行法令、捍衛勞工權益?勞工局的勞資協調公信力也將大打折扣。
尤其,遭停管處解雇的工會幹部中,包括一位工作滿二十五年、達退休資格的資深員工,為了推動停車管理外包政策,市府竟以如此強硬手段對待自家勞工,也恐怕很難讓民眾相信郝市府會照顧勞工、關心勞工權益。
延伸閱讀 :工會存亡記
老台北的幸福
在社子島,雖然農業已經逐漸沒落,當地人卻保有從農村時代遺留下來的四合院建築與習俗,元宵夜當多數台北人紛紛湧向市區看大型花燈時,社子人則遵循流傳百年的"分蠟燭"習俗,許多商家自掏腰包花一、兩萬元在門口擺設攤位,免費分送蠟燭、燈籠給人們,讓社區孩子一起感受過節的溫暖,家長教導幼童如何點燈、提燈,孩子們人手一個蠟燭燈籠,青少年則拿著火把,全家老小一起步行夜遊,為農曆春節畫下歡樂的句點。
不只社子島,從大龍峒、大稻程、艋舺到古亭,甚至西門町的巷弄內,許多老台北人在此定居四、五十年,依舊住在二到三樓的老房子,每天早上也會打開窗戶、在二樓陽台上閒聊、揶揄彼此的生活點滴,幾十年的鄰居或市場攤販遠比他們的兒子清楚老人家的心情起伏,雖然巷子窄、房子老,但社區仍有濃濃的人情味。
許多政治人物則喊出" 都市更新"口號,當成吸引老社區認同的萬靈丹,許多老台北人也希望期盼搬出老房子的年輕人,能因此重新回到社區,但在選舉結束後,官員擬定更新示範方案時,這些老社區則被評估為產權複雜、難形成共識,無法列為優先更新社區,使老社區因此繼續維持既有狀態,老台北人也能繼續生活在老社區中,這對老台北人是不幸福嗎?恐怕也未必見得。
如今,市府宣布將推動社子島開發計畫,使社子島土地重新規劃、有六成將歸政府所有,似乎也象徵了這個在台北三、四百年的老農村即將被終結,社區文化維繫恐怕更將困難,十年後,社子島流傳百年的"分蠟燭"習俗,能繼續存在嗎?就看社子人的決定了。
面對死亡
大家都清楚:"我有一天會死",但在社會價值觀灌輸下,"死"被賦予太多的恐懼、悲傷,使我們連稍微想一下都不願意,更不要提能好好思考這件事,許多人把關於死亡的議題推給哲學家、宗教或通靈者,假裝這件事與自己毫無關係,但我們都清楚,事實並非如此。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死"被棄置在陰暗的角落,一旦身邊有親友死亡,我們立刻驚訝萬分,恐懼、悲傷的情緒立刻如潮水般的大量湧現,平常用來圍堵"死"的堤防,一下子破了大缺口,擋都擋不住,除了等待心情平復之外,別無他法,過了一段時間,情緒穩定了,"死"又被隱藏,人們又開始避而不談,假裝它不存在,卻害怕一不小心又會遇到它,但事實上,如果死亡會說話,它可能會對我們說"我早晚有一天會等到你"。
許多例子告訴我們,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人,人生觀往往會有很大改變,他們變得對人更有愛心,也更能灑脫面對人生,因為他們知道既然"死"是一件無法逃避的事,何不為自己做好準備?我們可以不必等到遭逢大難後再思考死亡,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如何面對它,知道當它將來臨時該怎麼辦,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也許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體會。
魄力在哪裡? ----打壓工會幹部背後的停車收費政策
早在十多年前,許多交通學者就認為台北市應大幅改革現行路邊停車收費制度,建議北市府應比照歐美、新加坡等國,讓駕駛人先購買停車費額度才能停車,對未繳費或繳費不足額者再開單告發的新制度,可大幅減少巡場開單人力,也可增加每位停管員收費範圍,停車收費也可由每小時計費,縮減為每五分鐘、十分鐘計費,使稀少的路邊停車格使用更合理化,更可讓願付費、有急用的駕駛人有路邊車位可停。
儘管此舉可提升路邊車位使用效益、增加停車週轉率,促使市民少開車,卻因"只停車十分鐘也要繳費",會使市區居民增加支出,原有的"先停車、後繳費"習慣也須改為"先繳費、後停車",使官員須面對議會、駕駛人不滿聲浪,交通官員幾經盤算後,在"多做多錯、少做少錯"考量下,十多年來不敢推動收費新制﹔但近日市府高層官員詢問為何不實施歐美停車收費制度時,交通官員竟推說"工會反對",把自己十多年來不願改革的缺失,推給成立不到十年的工會,欺瞞市府高層,意圖遮掩問題。
尤其,交通官員近日聲稱要把停管員巡場密度從一小時計費增加為半小時,表面上說是要讓收費更合理,實則迫使停管員增加巡場次數,更意圖壓榨停管員的勞力,但再怎麼增加停管員的巡場密度,舊制的收費效率,還是遠遠比不上歐美國家的停車收費新制,也無法讓每個停管員巡場的停車格位增加,但在行政官僚"寧願壓榨弱勢停管員、不願說服強勢議員"的政治考量下,交通官員選擇了繼續施行對自己最有利、卻最沒效率的收費舊制,苦的卻是在路邊日曬雨淋的停管員。
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該怎麼做?其實答案很清楚,關鍵只在台北市政府的魄力,是用在對付停管工會幹部或改革停車收費制度而已。
延伸閱讀:
1.工會存亡記
2.魄力在哪裡?之二--再論停車收費改革
3.開除工會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