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台灣傳媒大亨的金權之路--記於林榮三病故後

前言:這篇文章的寫作呈現,主要是因許多知名媒體、政治人物在林榮三過世後給予超乎尋常的評價,甚至有人稱其為:近百年來「台灣第一報人」,這對百年來前仆後繼的媒體改革運動者、立志反威權與反殖民的媒體工作者、民主運動前輩們,不畏權勢、流血流汗、虧本經營努力犧牲奉獻,相當不公平,驅動我以所見所聞、公開的資訊,寫這篇文章。
---------------

 自由時報公布創辦人林榮三11月28日病故,作為前監察院副院長、本土媒體大亨、地產界公認的台灣首富,他與所屬集團的影響力橫跨台灣政治、傳媒、經濟領域,更是所謂「李登輝路線」的擁護者,觀察林榮三的一生,正是台灣從黨國威權體制,逐步轉化為財團金權體制的縮影。

工業化下的勞工販厝

    林榮三與其大哥林堉琪、二哥林堉璘早年經營米店,在1970年代台灣代工業起飛時,林氏兄弟靠著米店生意與農民建立的人脈,收購工廠附近的農地,結合地方的政治關係,興建二樓高的簡易水泥磚房「販厝」,賣給從農村進入工廠與城市、在台北都會邊緣生活的勞動者們,一圓自己買房的夢想。這時期的房產商人則賺進了勞工、小民的一生的積蓄,成為其房產集團的第一桶金,開啟了林家兄弟的房產大亨之路,這與台灣經濟工業化、城鄉移民的遷襲過程,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但土地作為國家管制的稀有資本,在政治部門取得影響力,更是房產財團壯大的必經之路。特別是1970年代,因美國將冷戰防線往中國推進,亟欲拉攏中國建交、讓台灣退出聯合國等情況下,威信不斷下降的國民黨政府必須加速拉攏本土地方派系,以維持其政權統治正當性。國府於1975年面對蔣介石強人病故後的增額立委選舉,必須拉攏地方勢力支持維繫政權,房產商人代表的林榮三因此在國民黨台北縣長邵恩新支持下,以無黨籍身分角逐以台北縣、基隆、宜蘭為選區的增額立委選舉,以對抗挑戰國民黨的對手---宜蘭黨外大將郭雨新。

威權體制下的傳媒保護傘

   當年林榮三當選、郭雨新落選,林隨即加入國民黨,郭的律師林義雄、姚嘉文聯手控告林榮三賄選,敗訴後,林、姚於1976、1977年連寫兩本書指控對手賄選、買票、做票,也開啟兩人的政治之路。林榮三則在飽受輿論批評後,開始入主媒體,1978年成為《民眾日報》大股東,並藉立委職務,國家控制媒體的報禁年代,1980年買下台中《自強日報》,先後改名《自由日報》、《自由時報》,並將報社遷到台北政經中心,開啟了他的政媒兩棲之路。

   80至90年代後期,林榮三的房產王國也不斷擴大,其監委、監察院副院長任內,致力發展其政治、傳媒影響力,尤其在結合李登輝「本土化」路線後,隱身在「台灣優先」旗幟下,傳媒也成為拉攏政商勢力、打擊對手的工具,自由時報的砸重金、低價傾銷策略,不僅聯合、中時節節敗退,而言論立場(如「本土化」...)相近的首都早報、自立晚報等黨外異議媒體,更遠非其對手,只能黯然關門、轉賣。

金權體制下的政商媒大亨

    1990年林榮三籌設聯邦銀行,使其土地與金融資本正式結合為一,使他「氣更長、更足」,擁有養地二、三十年的本錢,加上政治、傳媒實力,使其在土地市場的消息更靈通,手法更為精細,一般的土地炒家無法與其匹敵,收購土地之廣,難以計數,成為地產界公認的台灣首富。

   林榮三的政商媒滲透力,從2005年其長子林鴻聯婚禮可見其端倪,雖是「前監察院副院長」身分,卻能請來前後任總統主婚、到場,商界、藍綠陣營政治巨頭齊聚一堂,更具有台灣本土派大老的崇高地位。該報若對政府、政黨政策有所批評時,許多政治人物紛紛趕緊聯繫報社高層解釋,設法建立熱線,以扭轉輿論的劣勢。

「台灣優先」背後的勞工處境

    自由時報多年來也壓制員工成立工會,對工運報導不友善已是眾所皆知,勞工線記者曾多年隸屬財經新聞中心,而非一般報社的生活新聞單位,即可見報社認定勞動政策為財經議題,非人民生活議題,可見及獨特資方觀點,1990年也有員工籌設工會被逼離職。該報也是台灣四大報之中,最晚成立工會的報社,直到去年北市勞動局推動勞檢陪同鑑定作業後,二十多年未曾選過勞資代表的自由時報,在資方計畫選任勞資代表、企圖解決被罰鍰困境時,員工秘密串連成立企業工會,面對木已成舟,資方才承認工會成立。



    不只自由時報,許多台灣財團大亨已利用傳媒撐起企業財團的保護傘,傳媒更已成為資本家掌握國家機器的終南捷徑,從政治威權時期的侍從媒體角色,轉變為政客奉為上賓的媒體大亨,其權力之大、影響之深,從近年來許多財團、企業主紛紛設法入主傳媒,可見一二,電視台、報紙、雜誌等傳媒成為企業護身符,更是打通政商環節的絕佳利器。寡占的傳媒市場,巨大而難以約束的傳媒財團,更成為當今台灣財團金權體制的一大特徵。

    儘管去年318立院佔領運動後,網路社群興起、第三勢力的崛起,成為許多人期待台灣邁向新政治的契機,但傳媒大亨們仍具有雄厚影響力,旗下傳媒不斷在網路媒體市場開疆闢土,各位facebook輪播的傳媒「小編」依舊頻繁出現,吹捧大亨們的說法、文章仍撲天蓋地,也顯示傳媒大亨們的政經實力、論述詮釋權仍具主導地位,人們若省略了這部分,恐怕難以一窺台灣政治經濟、文化體系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