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偏見之牆

台北是個移民城市,多數台北人的父執輩、甚至自己本身都曾經是外地人,有的是祖先數萬到一百年前來台北定居,也有人最近60年來從台灣其他縣市或中國移入台北,也有人是最近20年才從東南亞來到台北,當年都懷抱著夢想、離鄉背井來台北工作,不同時代來的人卻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與少數人的利益糾葛,彼此間也豎立起高聳的一道道牆。

 台北文學年金獲獎作品"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理事長的顧玉玲以她從事移工運動多年經驗,透過細膩的筆觸、真實的情感,描繪出東南亞移工在台灣追求夢想的血淚史實,顧玉玲也藉著自己外省老兵父親、本省寡婦母親結合的故事,喚起"我們"也曾經是移工、移民的人生記憶,也凸顯了台灣對於移工、移民的種種管制缺失,呈現制度造成移工遭遇不人道、不平等待遇,導演侯孝賢看了這本書四遍,每次都熱淚滿膛,也決心把移工故事拍成電影。

 在高牆下,東南亞移工往往被塑造為來台搶工作機會的"他們",透過顧玉玲的文字,讓人赫然發現原來"我們"都曾是外地人,都曾經歷了移工、移民的辛酸,"我們"的生活經驗是如此接近,卻因為陌生而把自己關閉偏見的牢籠內。

 儘管財務困難、人力不足,台灣國際勞工協會9年來依舊堅持崗位,持續協助移工爭取生存,並且試圖扭轉台灣社會對移工的偏見,顧玉玲閉關寫稿3個月期間,該協會工作人員努力咬緊牙根補位工作,顧玉玲也把台北文學年金全數獎金、版稅收入捐給協會,繼續從事移工運動。

 如果你也深有感觸,不如化為行動,讓"我們"一起推倒這高聳的偏見之牆吧!

延伸閱讀:
「我們後記顧玉玲
石化之後,流淚之前─《我們》序/侯孝賢

「我們」的集龔尤倩

仍然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們/唐諾

訊息: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新書發表會


1 則留言:

小樹娘 提到...

恕輝,多謝宣傳。
邊打仗邊記錄(沒有閉關書寫啦,這書真正是從馬不停蹄的運動中長出來的),我不免覺得幸運,像是,這些人與事因此而不會消失於歷史的空白處......我想你了解。